卫材骨科弥可保联合腕管注射对腕部正中
202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摘要:
目的:探讨弥可保对正中神经损伤的促神经再生作用并与腕管注射的疗效相比较。
方法:对各种原因致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组,弥可保组:选择穴位注射弥可保,μg/次,前两周每日1次,两周后隔日1次,1个月后停止,改用口服弥可保μg/次,每日3次,服用2个月;腕管注射组:自腕管注射得保松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3ml。注射药物间隔时间为10~14d,注射3~4次,2个月停止;联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以口服弥可保和腕管注射为主,弥可保μg/次,每日3次,服用3个月。
结果:联合组的患者在疼痛改善、两点分辨实验、大鱼际肌力及ADL等方面明显好于单纯给予弥可保组和腕管注射组,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弥可保对腕部正中神经损害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与腕管注射相结合可取得较佳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弥可保;甲钴胺;正中神经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2
腕部正中神经位于掌长肌腱深面,受损伤的机会较多,占上肢正中神经损伤的绝大部分。尽管显微外科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修复的结果尚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差,常造成严重的手功能障碍。再者由于常时间的嵌压可引起神经阶段性脱髓鞘改变,进一步加重了神经修复的难度,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神经的再生是目前研究的一大难题,临床用于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较少。本文就弥可保联合腕管注射对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各种原因致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45例患者均来自年6至年10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例。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16~78岁,平均48.5岁,右手39例,左手6例。神经损伤病史最短为20d,最长为2年。多是外伤后石膏边缘卡压、夹板及压垫挤压、骨折畸形固定、术中牵拉、局部囊肿、肿胀等腕管内容物增加或腕管内狭窄致伤正中神经,以腕手掌麻痛就诊。其中腕部囊肿4例,锐器伤18例,撕压伤5例,腕部骨折后致伤15例,其他类型损伤3例。
纳入标准:所有腕部外伤后腕部及手掌正中神经及其分支支配区皮肤感觉异常或减退,掌指关节和之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Tinel征(+);近3月未用针刺和神经营养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排除标准:排除囊肿、压迫腱鞘炎、韧带劳损、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排除心理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中风后遗症、妊娠妇女,以及恶性肿瘤等患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不分损伤部位随机分为3组:弥可保组、腕管注射组、弥可保及腕管注射组,每组各15例患者,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评价。
弥可保组:分别选择内关、大陵、劳宫、合谷等穴位注射弥可保,μg/次,前两周每日1次,两周后隔日1次,1个月后停止,改用口服弥可保μg/次,每日3次,服用2个月。
腕管注射组:自掌长肌腱桡侧缘与腕横纹交点向远方作垂直于腕横纹的直线,在此线距远侧腕横纹1cm处进针。针尖略斜向远端刺入,进针深度约1cm。注射得保松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3ml。注射药物间隔时间为10~14d,共注射3~4次,2个月后停止。
联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以口服弥可保和腕管注射为主,弥可保μg/次,每日3次,服用3个月。注射治疗同腕管注射组。
1.3评价方法
对于治疗前后的所有病例从肢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手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方面进行评价,判定治疗效果。评定标准选择通用的ChenWS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评分系统和手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1]进行评价。其中ChenWS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评分正常手得分分,极度残疾得0分;手ADL共7小项,满分70分,每小项10分表示没有困难,8分偶尔困难,6分轻度困难,4分中度困难,2分严重困难,0分残疾。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较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所有的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在治疗前患者对患者的ChenWS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患者在疼痛改善、两点分辨实验及大鱼际肌力及ADL等方面明显好于单纯给予弥可保组和腕管注射组(P0.05),弥可保穴位组的患者在疼痛、感觉、肌力等方面由于腕管注射组,但二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6月,联合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明显优于腕管注射组及弥可保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关节运动功能和肢体感觉功能。3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弥可保组明显改善麻木、疼痛症状,疗效优于腕管注射组(P0.05)。治疗后3组评分见表1。治疗后6月,腕管注射组无效3例,仍有手掌侧压痛、诱发痛,感觉减退。弥可保穴位组患者在运动、疼痛、感觉减退等方面明显好于治疗前,但也有2例患者在2~3个月症状复发。
3讨论
正中神经损伤以后,神经的这种轴浆转运中断,即使进行了显微吻合,由于神经再生缓慢,效应器失神经支配较长,发生萎缩,功能恢复不满意,特别是运动功能恢复难以满意[2]。
弥可保(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物,能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延缓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3],对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多益处,临床上多将其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酒精性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甚至脑卒中患者的外周神经功能恢复等[4]。国内外一些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弥可保能很好
地转移进入神经细胞组织的细胞器,与普通维生素B12相比,在周围神经中含量更高。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其功能,术后或损伤后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5]。正中神经损伤后,如神经细胞体不发生死亡,神经元可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神经细胞体的再生反应主要表现在代谢的变化,即以原来适应合成神经介质、维持神经传导突触活性的需要,转变到适应产生轴突修复和生长所需物质的需要[6]。弥可保可促进雪旺细胞的代谢,并作为酶解物参与磷脂特别是髓鞘形成的重要物质卵磷脂的合成,修复损伤的髓鞘,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3]。在神经损伤的早期应用弥可保可减轻神经的缺血、缺氧和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损害,本研究即在正中神经损伤的早期弥可保治疗,单纯的弥可保注射和联合组均在感觉、运动功能会恢复较好,6个月后弥可保和联合组的两点分辨实验分别为(9.2±0.6)和(9.5±0.2)分,明显好于单纯腕管注射组(7.4±0.3)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疼痛的方面的评分也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早期弥可保治疗对改善主观感觉方面的疗效较确切,可能与其可以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的脱髓鞘改变有关[7]。
人类手部的感觉、运动功能非常重要,存在感觉功能障碍的手指不仅影响患者手部功能,而且容易遭受外伤且不易愈合,给其工作、生活及学习带来极大不便。正中神经损伤后常常对患者的拇指运动功能影响较大,拇指不能对拳、不能用拇指指腹接触其他指尖,且手指的感觉功能也减退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浴、写字等简单的生活能力受到了限制。本研究证实,经弥可保和弥可保联合腕管注射后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6个月后评分分别为(66.4±1.0)和(68.9±1.3),ADL接近正常水平,手的运动功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弥可保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正中神经损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能够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与腕管注射相结合可取得较佳的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ChenWS.Median-nerveneuropathyassociatedwithchronicanteriordislocationofthelunate[J].JBoneJointSurg(AM),,77:-57.
[1]卢耀军,张云坤,洪光祥.靶肌肉注射甲钴胺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2):-42.
[3]刘玉杰,张西峰,侯宁弥,等.可保对周围神经嵌压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7(1):15-8.
[4]鲁梅花,孙莉,己酮可可碱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8(1):-2.
[5]张卫兵,洪光祥,王发斌,等.感觉再训练及口服弥可保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1(10):-20.
[6]马骁,卡索.外伤性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手术学杂志,,11(4):-20.
[7]胡韶楠,顾玉东,王欢,等.弥可保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15(1):34-6.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作者:陈民,高彦平(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正骨科,广东广州58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