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同碳源来高效供应乙酰辅酶A
2020-8-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Metabolicengineeringforefficientsupplyofacetyl-CoAfromdifferentcarbonsourcesinEscherichiacoli
通讯作者:中科院微生物所陶勇研究员、林白雪副研究员
发表杂志:MCF
Online:.8.6
DOI:10./s---y
研究背景:
乙酰辅酶A作为重要的代谢中间物,可作为乙酰基供体用于合成高附加值的乙酰类化合物。在大肠杆菌中,乙酰辅酶A可通过葡萄糖、乙酸及脂肪酸代谢途径合成。而如何将以上碳源高效转化为乙酰辅酶A并进一步用于生产N-乙酰谷氨酸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文章脉络:
1、构建NAG合成途径:以E.coliBW为底盘菌,敲除argB、argA后质粒过表达经酶活筛选获得Kitasatosporasetae来源的N-乙酰谷氨酸合酶。获得改造菌株0,以50mM谷氨酸钠为底物,其NAG产量约17.89mM。
2、以葡萄糖为碳源
首先将内源葡萄糖运输PTS系统失活同时引入Zymomonasmobilis来源的葡萄糖运载体glf。获得改造菌株(BW,?argB,?argA,?ptsG::glk,?galR::zglf),NAG产量20.95mM。
因丙酮酸是乙酰辅酶A的直接前体,为提高前体量,将丙酮酸分解途径阻断(失活丙酮酸氧化酶基因poxB及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并过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acs,后阻断乙酸合成基因pta。获得改造菌株,以50mM葡萄糖+50mM谷氨酸钠为底物,NAG产量27.12mM。
3、以乙酸为碳源
乙酸合成乙酰辅酶A有2条途径,其中ACS途径在低浓度下起作用,需要消耗更多的ATP;ACK-PTA途径在高浓度下作用,ATP消耗较少。本研究通过质粒分别过表达2条途径基因,发现表达ACK-PTA途径更有效,以mM乙酸+50mM谷氨酸钠为底物,NAG产量17.88mM。
4、以脂肪酸为碳源
脂肪酸通过β-氧化途径分解生成乙酰辅酶A。本研究通过失活fadR及启动子强化fadD来增强其分解途径。获得改造菌株,以16mM棕榈酸+50mM谷氨酸钠为底物,NAG产量31.92mM。
5、通过实验对比三种碳源,发现葡萄糖的转化效率及发酵强度最高。而放大至1L罐后发现转化效率下降。通过添加谷氨酸或NAG实验发现K.s来源的N-乙酰谷氨酸合酶存在底物抑制及产物抑制效应,这可能限制了NAG的放大生产。
结论:通过对乙酰辅酶A合成路径代谢流优化,实现了胞内充足的乙酰辅酶A供应,从而促进了NAG产量增加。此类改造策略可拓展应用于其他以乙酰辅酶A为前体的化合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