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院士治疗面神经麻痹

2020-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8569.html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或其下各段面神经受损所致的面肌麻痹。临床以患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在传统中医学中称为“口僻”“吊线风”等,诸多医家认为本病是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挟痰乘虚侵入面部脉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临证经验养,经筋纵缓不收,而致口眼歪斜。

石学敏院士认为:面瘫系属经筋发病,为内外因综合致病。人体内部血液衰涸,不能荣润面部筋脉,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等邪趁虚直中面部经筋,致使外邪瘀阻,经筋失利,纵缓不收而发病。三阳经经筋受损,是该病的病机关键。

针灸治疗

1.治则

祛瘀除邪,疏筋活络。

2.处方

(1)经筋刺法

主穴: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如:阳白四透、太阳透地仓、承浆透地仓、颊车地仓互透、颊肌排刺、瘫痪肌群围刺等。

操作: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四白穴向睛明穴透刺,进针0.5寸,施术同前,手法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施术同前;太阳穴透向地仓,太阳穴透向颊车,进针2.5~3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入1针,进入皮内为度,施捻转平补平泻法,总计施术2分钟,留针20分钟。以上部位透刺后均留针20分钟。

(2)毫针刺法

主穴:人中、风池、翳风、下关、颧髎、迎香、睛明、攒竹、丝竹空、瘫痪对侧合谷。

配穴:久病加双侧太冲。

操作:风池、翳风向对侧眼角斜刺,进针1~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合谷直刺,进针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两穴均留针20分钟。在针刺治疗手法上,石学敏院士采用分期治疗法。急性期采用平补平泻法,面部穴位均浅刺,轻刺激,针刺深度为0.1~0.3寸,留针20分钟,留针过程中不行针,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后遗症期采用阳明经筋排刺,留针30分钟,留针过程中每10分钟行针1次,共行针2次,疗程延至3~6个月。

(3)刺络法

主穴:瘫痪侧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筋所过之处的阳白、颧髎、下关、颊车等部位刺络拔罐。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4~5点,速用闪火拔罐法,观察其出血情况,令其出血3~5ml,留罐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每次选两个部位,以上部位交替使用。病久体盛者,出血量控制在5~10ml为宜。

验案

周某某,男,50岁。初诊日期:年12月8日。

[主诉]左侧口眼㖞斜8个月余。

[病史]患者于年4月出现左侧口眼㖞斜,左耳后疼痛,医院治疗4个月余改善不明显,遂来就诊求助于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左眼闭合不全,时有流泪,左口角下垂,左侧存食,左耳后微痛。舌质暗红、舌苔白,脉细滑。

[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断]面瘫。

[中医辨证]风邪外袭证。

[治则]祛风润燥兼以养血。

[选穴]经筋刺法,颊车-地仓、大迎至承浆、口禾髎至下关多针浅刺,阳白四透(分别透向攒竹、丝竹空、头维和头临泣),翳风。配穴:阴郄、合谷、太冲。每周3~5次,每次留针30分钟。

[中药]大秦艽汤加减。

[治疗结果]治疗10天后,左口角流涎症状好转;治疗16天后,左眼流泪症状好转;治疗30天后,左口角㖞斜症状好转;治疗35天后,患者面部僵硬感觉明显改善,左眼闭合不全较前改善。按语:《内经》说:“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患者病程较久,则局部阳明血虚,故中药中酌加养血之品,针刺足三里、解溪亦为调畅阳明气血,根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原则而健侧取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国医大师石学敏》(卞金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

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jc/12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