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脊神经
2020-9-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周围神经系统
组成: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C8、T12、L5、S5、C01);
内脏神经
第一节脊神经
组成: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前根:运动性
后根:感觉性,有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
分支:
1、后支-背部深层肌肉,比较细小。
大的分支:枕大神经-枕部皮肤。
臀部皮肤
臀上皮神经
臀中皮神经
2、交通支-脊神经与交感干相连
3、脊膜返支-脊髓被膜
4、前支-粗大,先形成丛再发出分支(除胸神经外)
一、颈丛:
1、组成:C1-4前支
2、位置:胸锁乳突肌深方。
3、分支:
1)皮支:枕小神经-枕部,耳廓背面上部皮肤
耳大神经-耳廓及其附近皮肤
颈横神经-颈部
锁骨上神经-颈下部,肩部和胸壁上部皮肤。
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发出-神经点(颈部皮肤麻醉部位)
2)膈神经:肌支-膈肌,感觉支-胸膜、心包,右膈神经感觉支还分布于肝及肝外胆道
膈神经(混合神经)前斜角肌前面外侧上端 下端内侧 锁骨下动脉、静脉间 胸廓上口
肺根前方 纵隔胸膜与纤维心包之间 膈中心腱(膈的运动感觉)和右侧肝、胆囊,肝外胆道感觉(炎症引起右颈、肩的放射性疼痛)
受损表现:1、呼吸困难(膈肌瘫痪),2、呃逆。
二、臂丛
1、组成:C5-8,T1一部分。
2、位置:经斜角肌间隙穿出,包绕腋动脉入腋窝(锁骨后方),阻滞部位锁骨中点后方。
3、分支:
1)胸前神经:胸大,小肌。
2)胸长神经:前锯肌表面伴胸外侧动脉下降,支配前锯肌(损伤翼状肩)。
3)胸背神经:支配背阔肌,伴肩胛下动脉走行。
4)肩胛背神经:支配菱形肌、肩胛提肌。
5)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肌、冈下肌。
6)肩胛下神经:支配大圆肌、肩胛下肌。
7)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感觉。
8)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感觉。
9)正中神经:内、外侧束。
走行:沿肱动脉外侧下降,(肱二头肌内侧沟)肘窝穿旋前圆肌,指浅、深屈肌之间(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的前臂前群肌) 腕管 手掌(鱼际肌除拇收肌和1、2引状肌)
皮支:手掌桡侧2/3及桡侧3个半指掌面。桡侧3个半指指背中远节。
损伤:不能屈腕、腕掌、掌指、指间关节;鱼际萎缩(猿手)。手掌桡侧2/3及桡侧3个半指掌面、桡侧3个半指指背中远节皮肤感觉障碍。
10)尺神经:内侧束
走行:伴肱动脉,肱二头肌内侧沟 尺神经沟(表浅、内上髁骨折易损伤) 尺侧腕屈肌深面下降(伴尺动脉) 腕横韧带浅面入手掌。
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拇收肌,3.4蚓状肌,小鱼际肌,骨间肌。
皮支:手掌尺侧1/3,1个半指掌面,指背尺侧2个半指,手背尺侧半。
损伤: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爪形手”。手掌尺侧1/3,1个半指掌面,指背尺侧2个半指,手背尺侧半皮肤感觉障碍。
11)桡神经:后束。
走行:入桡神经沟(伴肱深动脉) 外侧肌间隔 桡肱肌与肱肌间分浅、深支(臂后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
肌支:肱桡肌,前臂后群肌,肱三头肌。
皮支:手背桡侧半,桡侧2个半指背面。
损伤:不能伸腕、掌、掌指、指间关节,“垂腕征”。手背桡侧半、桡侧2个半指背面、臂后部、前臂后部皮肤感觉障碍。
12)肌皮神经:外侧束
走行:穿喙肱肌 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 前臂外侧皮神经
肌支: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
皮支:前臂外侧皮肤
损伤:屈肩、肘障碍,前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13)腋神经:外侧束。
走行:穿四边孔 三角肌后缘中点浅出。
肌支:三角肌、小圆肌
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肩部,臂外侧上部皮肤。
损伤:肩关节不能外展,塌肩。肩部,臂外侧上部皮肤感觉障碍。
上肢皮肤支配:
1)肩部皮肤:腋神经 臂丛 锁骨上神经外侧支 颈丛
2)臂后面皮肤: 臂后皮神经 桡神经 臂丛
3)臂内侧皮肤: 臂内侧皮神经 臂丛
4)臂外侧上部皮肤: 臂外侧上皮神经 腋神经 臂丛
臂外侧下部皮肤: 臂外侧下皮神经 桡神经 臂丛
5)前臂内侧皮肤: 前臂内侧皮神经 臂丛
6)前臂后面皮肤: 前臂后皮神经 桡神经 臂丛
7)前臂外侧皮肤: 前臂外侧皮神经 肌皮神经 臂丛
手部皮肤: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三、胸神经前支:12对,节段性分布。
肋间神经:11对,肋下神经:1对
肌支:肋间肌,隔肌,腹壁肌肉(肺底肺炎刺激膈肌引起腹壁肌紧张)
皮支:胸、腹膜壁层和胸壁的皮肤。
节段性:T2-胸骨角,T4-乳头,T6-剑突根,T8-肋弓,T10-脐T1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四、腰丛:
1、组成:T12前支一部分、L1-3全部、L4前支一部分
2、位置:腰大肌深面
3、分支:
1)髂腹下神经
2)腹股沟神经
肌支-腹前外侧壁肌肉(疝或阑尾术中不能损伤)。
皮支-腹前外侧壁皮肤。
3)股外侧皮神经:腰大肌外侧缘走出,大腿外侧皮肤感觉。
4)闭孔神经:腰大肌内侧缘穿出,穿闭膜管达大腿内侧,以短收肌为界分前、后两支(浅、深支)。
肌支:内收肌群,闭孔外肌。
皮支:大腿内侧部皮肤。
损伤:患侧腿不能放在健侧腿上。
5)生殖股神经:腰大肌前发出达外生殖器皮肤,肌支-提睾肌。
6)股神经:腰丛最大
走行:腰大肌外侧缘发出 腰大肌髂肌之间 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深面达大腿前面。
分支:1、前皮支-大腿前面皮肤,膝关节前面。
2、长皮支-隐神经:伴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膝关节内侧浅出至小腿内侧足内侧缘,支配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皮肤感觉。
3、肌支-耻骨肌,股四头肌,缝匠肌。
损伤:屈髋伸膝障碍,大腿前面、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
五、骶丛:
1、组成:腰骶干和全部骶尾神经的前支。
腰骶干:L4前支一部分,L5前支构成
2、位置:盆侧壁梨状肌前,髂内动脉后方
3、分支:
1)臀上神经:出梨状肌上孔(伴臀上动脉、静脉),支配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伴臀下动脉、静脉)支配臀大肌。
3)股后皮神经:出梨状肌下孔,臀大肌下缘浅出,大腿后面的皮肤
4)阴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伴阴部内动脉、静脉)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
分支:肛神经: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周围皮肤。
会阴神经:会阴诸肌,阴囊或大阴唇的皮肤。
阴茎(蒂)背神经:阴茎(阴蒂)的皮肤。
5)坐骨神经:全身最粗,最长神经。
走行:梨状肌下孔(有穿梨状肌或走上孔者) 臀大肌深面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 股二长头肌深面 腘窝上界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①胫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与腘血管伴行,小腿后群肌浅、深层之间(伴胫后动脉)经过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深面足底,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
肌支-小腿后群肌、足底肌。
皮支-足底皮肤
损伤-外翻仰趾足,足底皮肤感觉障碍。
②腓总神经:发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走向外下 腓骨小头前下方分支
a.腓浅神经: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间,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
b.腓深神经:与胫前动脉伴行(小腿骨间膜前方)
肌支:小腿前群肌,足背肌。
皮支:1.2趾背相对缘皮肤。
损伤:马蹄内翻足,足背皮肤、足1.2趾背相对缘皮肤感觉障碍。
③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胫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总神经)合成。
下肢的神经分布:
臀上皮神经:来自脊神经
臀部 臀中皮神经:来自脊神经
臀下皮神经:来自骶丛
大腿前面:股神经,来自腰丛
大腿外侧面:股外侧皮神经,来自腰丛
大腿后面:股后皮神经,来自骶丛
大腿内侧面:闭孔神经,来自腰丛
来自坐骨神经
小腿后面、足外侧缘:腓肠神经腓肠内皮神经,来自胫神经
腓肠外皮神经,来自腓总神经
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隐神经,来自股神经。
小腿外侧面:腓浅神经,来自腓总神经。
足背皮肤: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足1、2趾背相对缘皮肤),来自腓总神经。
足底皮肤:足底内、外侧神经,来自胫神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