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影响力文章红毯秀11月近视眼脉

2021-4-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刚过去的11月,眼科的高影响力文章佳作频出,令人应接不暇。马上就要告别,迎接崭新的,快和小编一起抖擞精神,共赏佳作,带着饱满行囊准备新的旅程!

Part1屈光不正脉络膜血流灌注增加可抑制豚鼠形成性剥夺性近视

InvestOphthalmolVisSci.IF3.47

研究团队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周翔天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结果表明增加脉络膜血流灌注可以减轻巩膜缺氧,从而控制近视的发展。脉络膜血流灌注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治疗近视眼的靶点。它可作为近视发展的直接预测因子,也可以作为近视发展的长期标志物。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特征

Retina.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吕林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研究成果

根据ATN分类系统,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分为6个等级:无黄斑劈裂(T0);内层或外层中心凹劈裂(T1);内层和外层中心凹劈裂(T2);中心凹脱离(T3);全层黄斑裂孔(T4);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T5)。结果表明等效球镜和轴长与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建议将T1的外层中心凹裂孔与T2(内、外层中心凹裂孔)归类为同一等级。伴有和不伴有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全层黄斑裂孔在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潜在差异。

佩戴角膜塑形镜患儿眼轴增长的预测模型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角膜塑形镜

研究成果

为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多变量1年眼轴长度增长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它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预测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并作出有效的调整。该模型揭示的影响因素也可以为设计人员优化镜片设计,为提高近视眼控制效果提供指导。

眼部生物学测量对近视的影响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暨南医院邓宏伟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轴长/角膜半径与等效球镜的相关性最好。随等效球镜的进展,轴长/角膜半径与等效球镜之间的伴随关系和线性关系趋向于增加。当近视发展到一定范围后,1.5年内发生近视者与未发生近视者相比轴长/角膜半径有显著差异。

Part2角膜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脱细胞猪角膜基质钙化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山东第一医科医院谢立信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角膜移植

研究成果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一个月左右,脱细胞猪角膜基质钙化发生在浅表角膜基质中。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高磷含量和钙代谢相关蛋白下调。术后上皮缺损、炎症及使用含磷滴眼液可促进角膜钙化。

更高剂量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长期疗效

JRefractSurg.IF2.

研究团队

医院李绍伟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圆锥角膜

研究成果

在我国圆锥角膜患者中应用紫外线A总剂量为7.2J/cm2的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随访2年,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长期效果,显著改善了矫正远视力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有助于指导我们临床圆锥角膜患者的诊治工作。

Part3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NLRP3炎症相关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

InvestOphthalmolVisSci.IF3.47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文峰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研究成果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NLRP3、TGFB1、CCL2和TNFSF2启动子低甲基化可能增加DR的风险,这表明这些基因可能成为DR检测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眼部生物学参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文勇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研究成果

眼轴较长和较高的眼轴/角膜半径比值可能是防止DR发生和发展的保护性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纵向研究验证屈光状态和眼轴相关参数是否对2型糖尿病DR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

视网膜静脉阻塞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脉络膜厚度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医院陈有信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视网膜静脉阻塞

研究成果

脉络膜增厚是单纯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一个特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可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单剂量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解剖恢复较好的标志。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单纯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黎晓新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单纯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研究成果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3+PRN”),随访12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中央视网膜厚度下降,总黄斑体积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20%的息肉完全消退,12个月时63.5%的息肉完全消退,注射次数为7.70±1.81。故“3+PRN”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治疗PCV。

Part4葡萄膜炎Apremilast改善葡萄膜炎

FrontImmunol.IF5.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梁丹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研究成果

Apremilast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的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本研究使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探索Apremilast治疗葡萄膜炎的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Apremilast治疗可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黄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从而降低临床和病理评分。Apremilast通过抑制PI3K/AKT/FoxO1信号传递的磷酸化来调节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从而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Part5儿童眼病Cionni改良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8岁以下晶状体异位3年疗效观察

JAMAOphthalmol.IF6.

研究团队

复旦大医院杨晋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晶状体异位

研究成果

8岁以下晶状体异位患儿行Cionni改良囊袋张力环(MCTR)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评估术后3年的视力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表明CionniMCTR和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幼儿晶状体异位的有效方法,但需进行密切随访,以监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稳定性。

MOG-IgG和AQP4-IgG相关的小儿视神经炎的临床预测因素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魏世辉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视神经炎

研究成果

对于儿童MOG视神经炎,最敏感的预测因子是“男性或视盘水肿或双侧“和“随访视力≤0.1logMAR或视盘水肿”,最具体的因素是“年龄≤11岁和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对于儿童AQP4视神经炎,最敏感的预测因子是“女性或无视盘水肿”,最具体的因素是“神经相关病史和随访视力1.0logMAR”。当无法获得自身抗体检测时,这些临床预测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温州医医院赵云娥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先天性白内障

研究成果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我们建议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应仔细监测玻璃体后脱离,以避免后续的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病变。除了众所周知的影响因素如年龄大、轴长更长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

Part6其他眼内异物的趋势和疾病负担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丹莹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眼内异物

研究成果

年至年期间,因眼内异物导致的全球伤残调整生命年增长了43.7%。眼内异物伤残疾病负担增加与较高的青光眼发生率、较低的屈光不正患病率和低收入有关。与青光眼相关可能反映了眼内异物并发症增加了视力丧失和残疾的风险。

乙胺丁醇诱导视神经病变临床前期黄斑浅层血管密度变化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诸力伟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乙胺丁醇

研究成果

乙胺丁醇治疗肺结核患者,在乙胺丁醇诱导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前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中心环黄斑血管密度下降,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和平均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变化。中心环黄斑血管密度可能是监测乙胺丁醇早期毒性反应的指标。

黑色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年随访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董晓光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外伤性无虹膜

研究成果

随访外伤性无虹膜眼黑色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0年以上,黑膈人工晶状体前移是治疗失败的直接原因。尽管黑色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外伤性无虹膜的有效方法,但治疗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方式。应告知患者需要终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

数据来源:PUBMED,输入“OphthalmologyANDChinaNov”搜索得到文献,再通过筛选得出国人10月发表的眼科领域的SCI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bfbz/13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