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者复工途中病亡,关于出血热我们该注意
2020-9-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近日,一名务工人员复工途中病亡。经安康市疾控中心对死者及2名发热人员和1名陪同人员首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死者田某某汉坦病毒(出血热)核酸检测为阳性,同乘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正在采集送样。那么,什么是汉坦病毒?出血热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又是什么?会人传人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流行性出血热:都是老鼠惹的祸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及胸闷等是其常见的症状,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病毒能通过它们的血、唾液、尿及粪便排出。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主要为前四种):
⒈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⒉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⒊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⒋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⒌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02
别轻视: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率高
本病的病原为病毒,年南朝鲜李镐汪报告在黑线姬鼠趄鲜亚种的肺和肾组织中发现了朝鲜出血热抗原的存在,并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证实其具有特异性。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高达20%~90%,整个发病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出血热的痊愈时间一般是2~3周,具体的时间与感染病毒的型别、病情轻重、治疗迟早及措施是否得当有关。
03
被老鼠咬伤了,先别包扎伤口
如果不慎被老鼠咬伤,要尽快做消毒工作。先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伤口,尽量把老鼠咬破的地方的血液挤出来,然后再使用医用酒精消毒。如果伤口比较小,可以直接用沾了酒精的棉签擦拭,如果伤口比较严重,建议直接在伤口处倒酒精。处理过的伤口不要包扎,要敞开透气,医院接受治疗。
一般性的咬伤可以注射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如果伤口深、比较严重的话可以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04
注射疫苗预防+灭鼠
我国目前有3种出血热灭活疫苗,分别是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地鼠肾细胞)、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沙鼠肾细胞)。在我国免疫规划中,这3种疫苗均在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下症状或状态的人不宜接种出血热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以及抗生素过敏的人。
(2)患急性疾病和严重慢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发热的人。
(3)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人。
(4)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
出血热疫苗注射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个别人会出现疼痛、发痒、红肿等局部反应,还可能会有发热、不适、疲倦等全身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就可自行缓解。少数人会产生皮疹,必要时应接受抗过敏药治疗。因疫苗含有吸附剂,有些接种疫苗的人局部会出现硬结、轻度肿胀和疼痛,但1~3天内就会消退。近几年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和周围神经炎等反应病例出现,但都极为罕见。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据调查,鼠密度在5%以下,可控制出血热流行;鼠密度在1%左右,就能控制出血热发病。因此,在疫区应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不要在野外草地睡觉。
同时,为了降低感染出血热病毒的概率,我们在外出前要查询当地信息,如果去的地方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流行地区,最好提前注射疫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想去日本做个体检,我却先得了选择恐惧症
康旅在日本,赶走“抑郁症”
干细胞可用作重症患者治疗新技术方案
《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成人也需定期接种疫苗?
艾滋病全球第2例治愈病例出现,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战胜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