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阴霾迎接阳光,乌克兰欧洲的另一面上

2020-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欧洲东部辽阔的土地上,乌克兰人世世代代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和收获。他们创造了斯拉夫文明的核心和源头—基辅罗斯,他们既有第聂伯河水的忧郁和善良,也有喀尔巴阡山脉的豪爽和坚韧,还有黑海波涛的浪漫和柔情。如今,这个历史上几经曲折磨难的民族,正在努力拂去战争的阴霾,迎接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圣麦可教堂建于年,根据伊贾斯拉夫一世的教名命名为德米特里教堂。他的私生子米哈伊尔成为斯维亚托波尔克二世,并主持装修德米特里教堂,改名为基辅圣米哈伊尔修道院。年蒙古军队进入乌克兰,基辅圣米哈伊尔修道院受到严重的损伤。经长期的修复,年圣麦可教堂变得十分辉煌,不仅造型胜过原先,且内部有更多美丽的马赛克图画人物和故事。从年开始,教堂遭遇大规模的壁画拆毁,很多迁运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教堂和博物馆,剩余的一些壁画曾被法西斯德国运走,战后由莫斯科政府接收。圣麦可教堂由此只剩废墟一座。重建圣麦可教堂的想法直到乌克兰独立之后才得以实现。新教堂于年复建,而内部壁画的追回和重修,到年才全部完成。独立广场归于宁静基辅罗斯重拾历史第一印象就是细雨的基辅,据说这是半年来的第一场雨,就被我赶上了。“你们想不到吧,这样安静漂亮的地方,去年曾经有超过万人聚集在这里!”21岁的保罗告诉我“我就住在离这里走路5分钟距离的地方。可是当时我根本不敢来看,太危险了!”年12月由于乌克兰总统选举争议引发的“橙色革命”,估计约有50万尤先科阵营的支持者发起在独立广场及赫雷夏蒂克大街上扎营露宿数周进行和平示威。年2月,乌克兰的“颜色革命”遭到政府的暴力镇压,直接导致当时的总统亚奴科维奇倒台并逃亡俄罗斯,令此地一时间成为全世界媒体报道的焦点。年8月,这里再次爆发反政府骚乱,导致超过人的死亡。保罗让我看他的手机,屏幕显示的就是当时在独立广场上发生骚乱的场景,人山人海中,燃烧瓶在爆炸,火焰在燃烧,人群在奔跑。独立广场是位于基辅市中心的露天广场地带。广场中央由赫雷夏蒂克街贯通,基辅地铁的1号线及2号线亦在此处设站交汇,旁边是乌克兰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及其音乐厅。独立广场是为了纪念年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而修改的,乌克兰语的广场发音为“麦当”,起源于波斯语。年在基辅市长奥美利先科唐突命令下重新修建了整个广场,为其树立了具有地标性的纪念柱,立于柱上的是斯拉夫女神──贝利黑那亚,其地下部分是大型高级购物商场──Globe。深秋的九月,独立广场上,一切都归于平静。空空荡荡的广场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走过,音乐学院大楼外广场的喷泉也在轻松地起伏流淌。历史已经翻过阴暗的一页。不过,乌克兰人内心的伤痕依然难以平复。现在广场上能见到许多蜡烛灯,据说一盏灯就代表对去年8月骚乱中一位死者的哀悼。广场上还摆着很多照片展板,全是乌克兰东部战斗的画面。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硝烟还在弥漫,不知道哪天才可能消除。广场纪念塔下面一个角落贴满了一个乌克兰著名歌手斯克瑞林skraylin的照片,下面还摆着一些蜡烛和鲜花。这位歌手一直在反对乌克兰前政府,最终在去年被逮捕处决。广场一侧的工会大楼当时被烧,现在正在施工修复之中。巨大的工地被一个大楼顶上垂下的围挡布所遮盖,上面还有大大的标语:自由的乌克兰!一个满脸风霜的男人站在寒风里挥动着一面乌克兰国旗,旗子上还写着: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这个男子名叫阿比布拉耶夫,今年57岁,克里米亚人。他因为反对俄罗斯重新控制克里米亚半岛而被迫逃亡到基辅。他的最小的3个月大孩子已经在克里米亚的冲突中遇害。如今,他的妻子和其他4个孩子还困在克里米亚。只身逃亡出来的阿比布拉耶夫在基辅居无定所,过着四处流浪的日子。“我热爱乌克兰,我逃出来了,可是我如今一无所有!”一位年轻军官和家人走过广场,保罗了解到他是刚从东部前线回来的,于是问他是否愿意和我们聊聊前线作战的境况。这位军官沉默了一会儿说:“对不起,我真的不愿意聊这个!”我和保罗走到购物中心附近的台阶时,迎面跌跌撞撞地走过来两位醉汉,看上去大约60岁左右的样子。我们赶紧闪在一旁,不敢招惹他们。目送两位醉汉一路高歌而去的保罗说:“他们都是乌克兰人,不过喝醉了唱的都是俄罗斯的老歌。”在独立广场的一个角落有一家麦当劳餐厅。保罗说这家餐厅是乌克兰的第一家麦当劳,每年的客人超过万人,生意一直很好。一群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女孩在餐厅门前练习街舞,手舞足蹈,不亦乐乎。基辅(Kiev)是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平方公里,人口约万。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基辅市区有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数百个街心花园和草坪,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基辅因而赢得“花园城市”的美名。基辅的历史已有多年,古老的属于人类文明最高的成就之一的乌克兰文化是在这里形成的。19世纪末,基辅因俄罗斯帝国的工业革命而再度兴起。基辅在经历年俄国革命引发的动荡时期后,自年起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重要城市,年后成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基辅遭受战火蹂躏,但战后快速地复原,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基辅再次成为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城区,可以见到很多前苏联风格的老楼房,大概是上世纪60-80年代的建筑,线条僵硬,设计平庸。北京在年代也曾经建设过很多这样的5-6层没有电梯的简陋公寓。真正有艺术感觉,有历史文化味道的百年以上的欧式老建筑和教堂,几乎都是保留在基辅的老城中心地带。下午我们赶到离城区15公里的易奎的斯俱乐部equidesclub,这里有乌克兰最大的一家马术俱乐部。乌克兰位于欧洲腹地,正处于欧亚交流的中心枢纽之地,自古以来就是物资马匹的贸易集散地。据说在基辅罗斯的时代,基辅就有来自东西方的几十种马匹。俱乐部现在的老马厩里有62匹名马,大部分是从德国和荷兰引进的赛马,身价4-10万美元不等。马厩里有很多单间,每间养护一匹马。每间屋子的门上都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的是马的名字,下面是这匹马三餐的定量计划,比如早餐1斤草料,午餐3斤,晚餐1斤。俱乐部对会员开放,会员可以把自己的马寄养在这里,每匹马有自己的单间,每个月马厩的费用是美元。如果要租用俱乐部的马,每个月的费用是0美元。眼下俱乐部正在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兴土木,建设新的马厩、马术学校和赛马场。单是赛马场的地皮就是从德国进口的,价值20万欧元。10月9日,这里将举办乌克兰全国的一场马术比赛。马场扩建后,还将成为乌克兰的全国青少年马术训练基地。俱乐部经理博格丹先生说:“看过我们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你就会知道乌克兰的经济并没有停滞!我们很多企业都在扩大投资,努力发展。我们的俱乐部将是欧洲前十名的马术俱乐部,我们对乌克兰的经济前景很有信心。”从马场出来,我们冒雨前往“基辅罗斯主题公园”。这家主题公园位于基辅郊区的奥布霍夫村,距离市区大约34公里。这家主题公园占地10公顷,是由乌克兰的斯拉夫基金会设计,乌克兰的gradkiya公司投资建设。主题公园力图依据历史真实,重建5-13世纪的基辅罗斯古城。当我进入“基辅罗斯古城”时还是吃了一惊,因为目前已经完成的1.5公里长,12米高的木制城墙,还是让我们体会到中世纪城堡的味道!年开始建设的古城,已经初具规模。威严的城门,不用一颗钉子而完成的木结构中世纪民居和守卫塔,古代骑士比武场,中世纪木材修建场,帝王看台和游牧民营地等设施已经开始接待游人。每个周末都有长时间的武士格斗、攻城战车、木工制作和骑术表演,吸引不少游客。目前,“基辅罗斯”主题公园的门票是乌克兰币,大约是30元人民币。乌克兰的旅游部门希望可以在未来完善接待设施,吸引更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游客。公园的经理符拉基米尔?雅琴科是一位历史学专业毕业,却精通骑术和弓箭。他说:“基辅罗斯时代,这里控制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根据古文献记载,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中国商人来基辅罗斯活动。当时中国商人带来的主要是丝绸,他们采购回中国的主要是兽皮和蜂蜜。”基辅罗斯是由诺曼人建立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像西欧的日耳曼人一样,从公元6世纪初起,东欧的斯拉夫人也加入了民族大迁徙的行列,向拜占廷帝国进攻。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最后拜占廷联合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人才打败了斯拉夫人的进攻。战争的结果,大批斯拉夫人留居拜占廷帝国境内的多瑙河以南和巴尔干半岛,他们以后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和塞尔维亚公国,形成南斯拉夫人。居住在维斯瓦河流域的斯拉夫人以后建立古波兰国,波兰人和住在易北河上游的捷克人形成了西斯拉夫人。至于斯拉夫人的东支(安特人)从多瑙河迁居到了第聂伯河流域。东斯拉夫人的这次迁徙,在基伊三兄弟的传说中有所反映。基辅城据说就是基伊所建。此后,东斯拉夫人独自形成了基辅罗斯体系。基辅处于第聂伯河中游,森林与草原的交接处,是当时罗斯通商活动的汇集点,各地的商船都驶向这个城市。罗斯所有的商业城市在经济上都依附于基辅,因为基辅能破坏它们的通商活动,割断全国经济流通的大动脉,不放商船驶往第聂伯河下游到亚速海和黑海市场。所以,谁占有基辅,谁就掌握了罗斯商业的主要门户。同时,基辅又是国家抵抗草原敌人的主要前哨。要保证商路通畅,尤其要保证第聂伯河在草原地带的畅行无阻,就需要把所有东斯拉夫部落的力量联合起来。罗斯人最初只是指那些外来的统治阶级,但久而久之,随着这些罗斯人被众多的东斯拉夫人所同化,罗斯逐渐也就成为东斯拉夫人的专有名称了。到15世纪,罗斯人又分别发展成为俄罗斯、白俄罗斯、小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民族。年,基辅王公弗拉基米尔(~年)通过与拜占廷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年,弗拉基米尔在基辅设大主教区,下设许多主教区。大主教和主教都由希腊人担任,不过作礼拜时不用希腊语,而用斯拉夫语。9世纪时希腊传教士基利尔和美多德就把圣经和祈祷文译成斯拉夫语,斯拉夫语的文字字母就由这兄弟俩根据希腊文字创造而成。接受基督教是罗斯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基督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宗教把罗斯与拜占廷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大批希腊籍神甫的到来,拜占廷文化涌入了罗斯:宗教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等。雅罗斯拉夫时代(~)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建造得如此富丽堂皇,可以说是罗斯拜占廷文化的代表作。罗斯的编年史和文学作品也开始出现。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就是模仿拜占廷的年代纪,而后才形成自己编年史的体裁和风格。第聂伯河的衰落开始于12世纪,至13世纪二三十年代蒙古人入侵而彻底衰败。年罗马教皇使节路过基辅到伏尔加河时,基辅城已不足二百幢房屋。第聂伯河悠悠南去教堂洞窟回响神秘秋天的基辅,树叶已经枯黄,早晨的温度在零上10度左右。寂静的街道见不到人影,当我们从弗洛基米尔大街的一条小径直接下到第聂伯河边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河边有几个早起钓鱼的乌克兰人,“普莱维特!”我们彼此问好。流经基辅的第聂伯河水流已经缓慢,水面也很开阔,看上去很安静的样子。白天会有一些小的帆船游艇驶过。但是清早的光景,一些大的游船都静悄悄地停泊在岸边码头上。阳光洒在河边钓鱼的男人们肩膀上的时候,也把金色涂在河边紧邻大桥的一座教堂的墙面上。一条河流,一个城市。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三大河(次于伏尔加河和多瑙河)。源出前苏联西北的瓦尔代丘陵南麓,向南流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注入黑海。第聂伯河流域河网密集,有大、中、小河流条,河流总长达公里,其中长度~0公里的河流有7条,长度0公里以上河流有2条。第聂伯河可以说是乌克兰的母亲河。基辅罗斯时代,就是因为第聂伯河串起了各个城市的水上交通,基辅那个时候就已经成为南来北往,东西纵横的贸易枢纽。基辅罗斯因此获得了贸易控制权,进而占据了文化和政治的高地,逐渐强大起来的。在基辅山上还有据说是当年的基辅罗斯唯一的石头房屋的遗址,国王奥列格的住所,当时整个基辅罗斯的民居都是木头建筑。在公元年接受天主教后,奥列格开始清理基辅罗斯人原有的自然宗教,以便统一民众的信仰认同。很多原来人们心中的神的雕像被毁。据说有一尊特别巨大的母性崇拜石雕像因为很难破解分裂,最后不得不由人们拉到第聂伯河边,推了下去。信仰的改变并不总是自由和平的选择,有时候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在山上的一片荒草丛里,还能看到两块精彩的马赛克图案。这是十三世纪蒙古军队入侵基辅的时候毁灭的“十分之一教堂”的遗留物。“十分之一教堂”是基辅罗斯的国王符拉基米尔耗费全国收入的10%来建造的,因此得名。它曾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石头教堂。据说是大量逃难的贵族们携带金银财宝纷纷涌进教堂避难,被蒙古人围困,人员过于拥挤,加之蒙古人后来用火攻击教堂。贵族们曾经尝试挖地道逃跑也未能成功。最后,这座教堂在战火中倒塌而毁灭。至今还有人在猜想这片废墟之下,是否就是挖掘宝藏之所?基辅有两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一个是索菲亚教堂,一个是彼切尔洞窟修道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洞窟修道院。彼切尔洞窟修道院是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著名古迹之一,占地28公顷,内有许多教堂及博物馆(包括古代珍宝博物馆、图书和图书印刷博物馆、乌克兰民族装饰艺术博物馆等),其中洞窟教堂历史最为悠久。基辅彼切尔洞窟修道院院区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彼切尔洞窟修道院建于年,由二条洞穴(高2米、宽1.2米)组成,相距米,分别向第聂伯河延伸。一条长米,另一条是米,深度大约离地面5-15米。洞穴两壁各向里挖出高1米、长2米、深0.5米的浅穴,最早作为修道室,而后安葬各个时代的名人和著名修道士。这里展示了11位教士的干尸。教士死后尸体保存在洞穴内,由于洞穴内特殊的气候环境,这些尸体自然风干成木乃伊。木乃伊被认为是奇迹,是神的力量的体现,洞窟内保存有具木乃伊,修道院因此声名远播。12世纪,洞窟教堂曾是东欧宗教和文化中心,这里有圣像画室和缮写室,将经文译成教会斯拉夫语,并翻译外国文学。年蒙古鞑靼人入侵期间,洞窟教堂曾作为基辅市民的避难所。18世纪,沙皇在此囚禁政治犯。十月革命以前,俄国及东欧国家的东正教徒纷纷来此朝拜,许多知名人士在洞窟教堂隐居并从事创作。进入洞窟教堂之前,男人们要脱帽,意思是堂堂正正的直面上帝。而女性游客必须带上头巾,说是因为女性思想不纯洁,必须用头巾裹起来,以防止她们胡思乱想。进入洞口的时候,我们都会领到一支很细的蜡烛,点燃后带进洞窟用作照明。洞窟里通道狭小,同时挤进去两人并行就满当当了。通道上挂着一些圣像,圣徒的干尸躺在有玻璃的棺木里,身上裹着布,面部盖有方巾。有的干尸的手伸出了裹尸布,在烛光下看去,发黑而枯干。很多虔诚的信徒一边画十字,一边低头亲吻一下棺材上的玻璃板。洞窟内常年的温度在零上12度左右,因为在半山上的缘故,没有潮湿阴冷的感觉。除洞窟教堂外,比切尔修道院内还有一些教堂,如列别斯托夫救世主教堂(建于11世纪,莫斯科的奠基人尤里葬于此)、生灵降临教堂(建于12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建于17世纪,二战期间被毁,重建于年)。修道院内的钟楼建于十八世纪末,高96.5米,为欧洲之最。它直径29米,底层宽8米,共4层,金顶,顶部装有灯和十字架。钟楼在年装有9口钟,每15分钟鸣响一次,现存4口。钟楼的建设耗费万块砖头。修道院里还专门摆设了一个遗址,展示的是一堆混合在一起的砖石。这是年德国纳粹炸毁修道院的一座教堂时留下的残垣断壁,里面有14种不同时期的砖头,可以清楚地看出修道院的悠久历史。这座教堂在二战后,按照十八世纪风格重建。修道院的向导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故事。当年德国纳粹占领基辅后,禁止所有的教堂开门,也不允许民众到教堂做祈祷。后来一位纳粹军官在洞窟里好奇地搬弄一具干尸的时候,发现百年干尸居然流淌出了鲜血!德国纳粹怕遭到报应,于是下令准许全城的教堂恢复正常活动。在基辅罗斯的之前和之后,存在过许多大小公国,而每一个公国几乎都有过自己的编年史。有学者认为,最早的编年史出现在十世纪左右,如基辅的彼切尔洞窟修道院的编年史。后来的一些考古发掘,发现了一些刻有文字的桦皮,一些古老教堂墙壁上遗留的“刻痕”,都证明了古代“纪事”的存在。基辅罗斯之后,割据一方的公国均写作了自己的编年史,其中较为重要的有《诺夫哥罗德编年史》,《费拉基米尔一沃雷斯基编年史》等等。编年史的编写传统,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的莫斯科公国时代。在所有的编年史中,最有价值的是由基辅洞窟修道院的修士涅斯托尔在12世纪写成的《往年纪事》。修道院是一个封闭的建筑群,教堂、神学院、餐厅,甚至木工坊,蜂蜜作坊等等都齐全,相当于基辅的“城中之城”。据说19世纪时,这里面居住生活的最多有人。乌克兰圣安德烈教堂坐落于基辅的陡峭的圣安德烈山,名字也是源于这座山。它俯瞰着古老的波迪尔街区,目前是乌克兰的四大建筑地标之一,其壮丽的外表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来访。圣安德烈教堂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共有两层,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庄严而又神圣,让人赞叹不已。教堂兴建于~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圣彼得堡的工匠负责建设。大教堂长31.7米,宽20.4米,最高处可达50米,宏伟壮观,引人注目。教堂由一个大穹顶和5个尖塔组成,教堂的外立面由6根科林斯式圆柱作装饰,室内的窗户和门由精美而华丽的坠饰作装饰,壮观无比,引人注目。索菲亚大教堂用砖和石料砌成,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教堂长37米,宽55米,高29米,面积平方米,内有宽敞庄严的长廊。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半圆形屋顶上,有的还贴着薄金片,圆柱和角柱上装饰着许多美丽的图案。教堂内绘制了许多壁画和马赛克画。其中《祈祷的圣母》是用多万块、种玻璃石制成的,画面上的圣母像高5.5米。从教堂出来,路过一个公园,纪念前苏联斯大林时代乌克兰大饥荒的牺牲者。一座少女的雕塑很是悲凉,倔强而干瘦的一位乌克兰小姑娘,怯生生地站着,大大的眼睛无助地看着远方。手交织在胸前,手掌里露出麦穗来。乌克兰历史上曾经遇到过几次大饥荒,不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年代。这次大饥荒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如果被发现身上藏有5根以上的麦穗就会被革命委员会枪毙!公园里的24个石磨,象征当时乌克兰每天有20人饿死。当时乌克兰很多地区的人逃荒到基辅郊外就死了很多,那些奄奄一息的人,直接就被清理活埋了。同时,乌克兰作为当时前苏联的粮仓,却有万吨的小麦被运去莫斯科!如果说宇宙运行的“天灾”让我们难以完全预知和抵御的话,观念、信仰和体制造成的“人祸”本来是人类自己可以避免和克服的。战争记忆撕心裂肺和平祈祷铸剑为犁基辅城到处是高大的栗子树,大部分的树叶是枯黄的。这并非是秋季来到的缘故,而是因为今年夏天基辅持续的炎热天气造成的。基辅的栗子树结满了青果,核桃般大小,青果外皮还有毛尖。成熟的栗子的青皮会裂开,立面的果实就会掉落在地面。这里的栗子果实很大,看上去和中国的板栗差别不算太大。可是,基辅的栗子是不可以食用的。基辅的椴树和松树也很多,椴树花儿生产的蜂蜜是当地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这几天在基辅城内外转,老是看见那个基辅的标志,第聂伯河边山上高高的祖国母亲塑像。今天终于来到基辅的二战纪念馆,门前有3辆坦克,都是乌克兰军队从东部前线缴获的俄罗斯制造品。其中一辆还被涂成彩色。透过坦克冰冷的炮筒,远远地眺望祖国母亲雕像,顿时有一种战争与和平相互纠缠的感觉,触电般霎时遍及全身。高耸入云的“祖国母亲”雕像是纪念馆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基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62米,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英雄而建。“母亲”的左手高擎着盾牌,右手高举剑,象征着乌克兰人民保卫祖国的信心和决心。雕像下面就是著名的卫国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0公顷,其入口原是彼得年为抵御瑞典人入侵而修筑的洞穴要塞。纪念馆周围建有高浮雕群像。0多件展品默默诉说着那不能忘却的壮烈历史。纪念馆内充溢着时空穿越的氛围。飞机的残骸,残酷的刑具,集中营内儿童穿过的破旧衣衫,揭露纳粹法西斯的黑暗残忍。胜利的旗帜,闪光的勋章,不屈的人民,折射着胜利的光芒。那无数英烈的照片,寄托着深厚的怀念。这里镌刻着1.2万名苏军英雄的名字,他们在多天浴血奋战中创造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仍然激荡着今人的情怀。最后一个展厅,陈列着多张苏军阵亡将士的照片。厅内有一张长长的纪念桌,上面整齐摆放着数不胜数的,让无数家庭陷入痛苦的黄色小纸片——阵亡通知单。空中悬挂着很多头巾,那是在战争中失去丈夫、儿子的妇女捐赠给纪念馆的。头巾排成了大雁的队形,呈现出这里的人们传唱多年的歌曲《雁南飞》所描述的意境——“我看到这群大雁,就想起逝去的战友,我们曾朝夕相处,共同奋战……”卫国战争期间,万人口的乌克兰就有万人牺牲。其中,万是军人。乌克兰人民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重大的贡献。展览馆大厅静静肃立的几十位乌克兰士兵身披作战雨衣的造型,很多在乌克兰东部前线拍摄的照片在展示。几顶钢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钢盔都是军绿色的,有几个还被涂描上了色彩鲜艳的花。但是,所有的钢盔都被子弹击穿,留下了黑幽幽的弹孔,宣告着一个又一个青春的生命之花的枯萎!纪念馆的向导告诉我们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感故事。乌克兰人伊万.阿尼基耶维奇年轻时曾经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英勇杀敌获得许多苏联政府颁发的勋章。多年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因为领土纠纷而陷入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爆发内战。阿尼基耶维奇的孙子伊万.古德特尼克参加乌克兰军队前往东部前线作战。年8月10日,这位可爱的小伙子战死在顿涅茨克附近的一场战斗中。因为英勇作战,这位年轻的士兵得到了乌克兰政府颁发的勋章,年迈的爷爷来领取了孙子的荣誉。满身军功章的扎鲁斯尼万万没有想到,他当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来保卫的国家,最后又会让自己的孙子丧命。在爷孙俩的照片旁边,贴着一首诗《他不想告别人生》:他和你同岁,乌克兰八月才满二十三他想不到,卑鄙的敌人会蹂躏并烧毁顿涅茨克的村庄他和妻子分别,临走时说我们会打败敌人,相信我,等着我他不知道,清晨时的子弹将折断他的生命森林中的树叶将会颤动乌克兰的土地在痛苦呻吟亲爱的,等着我,我会回来母亲的爱被夺走他变成了鸽子,永远翱翔在蓝天。——索夫.泰勒SofyTailor据乌克兰官方的统计数据,自东部内战爆发以来,已经有2多名乌克兰军人阵亡。基辅坊间流传的数据是乌克兰政府军和民兵加起来已经有人阵亡。在展馆的二楼的一个角落,有一个用二战时期苏军和德军的枪支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一个十字架,下面两边分别放着一顶苏军和德军的钢盔。这个十字架的用意就是呼吁战争双方,乃至全人类都要深思,战争为何会爆发?和平为何弥足珍贵?“显然,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证明人们显然没有汲取历史的教训!”展览馆的向导苦笑着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12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