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神经痛,您可能还不了解的那些事儿

2021-4-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前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折磨患者的其实并非感觉麻木,而是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神经病变不只限于糖尿病患者

即使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高血糖对神经的损伤已经开始。因此,糖尿病前期患者同样可能发生神经病变,经受神经痛的困扰。有数据显示,约50%的糖尿病患者和1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现糖尿病性神经痛,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理和精神状态,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它也是一种身心疾病。

如何早期发现神经痛

糖尿病性神经痛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多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初期以双足远端疼痛多见,后逐渐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较正常情况更重的疼痛;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脚踩棉花感,走路时感觉地面异常,读书时翻页困难,不能触摸分辨硬币等。

神经痛分急性与慢性

急性多继发于血糖水平的突然恶化。临床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同时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但神经系统查体常未见明显异常,电生理检查也大多正常或只有轻微异常。急性糖尿病性神经痛相对较为少见,且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小于6个月,1年内常可完全缓解。

慢性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达数年之后,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夜间疼痛更为严重,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慢性糖尿病性神经痛对镇痛剂的反应较差,后期常发生镇痛剂依赖或镇痛剂耐受,因此需早发现、早干预,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二)缺血及缺氧性因素

(三)氧化应激:

(四)多元醇通路过度活跃

(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六)蛋白激酶C的激活:

(七)必需脂肪酸代谢异常

(八)神经生成营养因子:

(九)综合发病机制假说:高血糖通过影响神经微血管舒张而导致神经血流减少与血液粘滞度增加。微血管的收缩紧张性增加,舒张性减弱。加上微血管血流减少,可增强粘连分子的表达,损害血液-神经屏障,生成过氧化物根,并且激活PKC和NF-KB。接踵而来的是神经内膜缺血和缺氧。。。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大部分可能的发病机制都是交错的,不同机制之间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与协同作用。

糖尿病神经病变止痛坚持四个原则:

个体化用药

联合治疗

充足疗程

有效控糖

常用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HT和NE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抗惊厥药物、局部用药、盐酸曲马多和吗啡类镇痛药物等。镇痛药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同镇痛机制的药物,用药需个体化,通常需要联用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镇痛药常需数周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4~8周是基本疗程,有时需要更长的疗程才能明显改善疼痛。控糖是基础,疼痛的出现就是因为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神经损伤,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减少疼痛发生,缓解疼痛症状,并保证镇痛药物充分发挥疗效。

治疗神经痛的效果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患者可能接受了大剂量联合药物治疗,疼痛改善依旧不理想。或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尝试非药物治疗,如电刺激治疗、针灸治疗、近红外线治疗、低强度激光治疗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13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