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药,当心药物ldquo打劫r
2020-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吃药时间长了大家可能会发现自己怎么经常口腔溃疡、头发也没光泽了、手上总脱皮、身上没力气...这些“小问题”虽然不起眼,但可能是长期服药,药物将身体里的营养素“劫走”的信号。
药物是如何“偷走”营养素的?
我们都知道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因此吃药要忌口。其实,食物和药物是相互影响的,药物同样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代谢等。
例如有些药物会损害小肠绒毛功能,使营养素吸收较少;有些药物会和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产生螯合、沉淀反应,使营养素不能被吸收;还有有些药物在人体代谢时需要消耗营养素等等[1]。
因此,长期服药的人易出现一些“营养元素丢失”引起的不适,如口腔溃疡、乏力、厌食、伤口愈合缓慢等一系列症状。
长期吃心血管药物,容易缺这些营养素
心血管疾病好发人群为中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下降,加之长期服用药物,则更易出现一些“营养素丢失”引起的不适症状。
01
他汀类药物偷走辅酶Q10、维生素D
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一开始就有很多酶参与其中,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来发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他汀不仅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也减少许多与胆固醇合成有关的中间产物,其中有一种是甲羟戊酸等,而甲羟戊酸为合成辅酶Q10的必须物质,所以导致体内辅酶Q10缺乏[2]。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10-20mg、洛伐他汀20-40mg,辅酶Q10分别降低38%和27%[3]。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易出现肌肉酸痛、疲劳乏力等现象。
对于长期服用他汀药物患者,建议使用辅酶Q10补充剂,同时在饮食上注意多食富含辅酶Q10的食物,如粗谷物、坚果、豆类、沙丁鱼、鸡肉、牛肉等。
此外,胆固醇是维生素D的前体,降脂药也可能会影响到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而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肌肉抽搐、影响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
02
阿司匹林偷走维生素C
阿司匹林能通过竞争性抑制维生素的Na+的主动转运,减少维生素C在肠内吸收,同时也能促使其在大便中的排泄显著增加[4]。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机体维生素C缺乏,继而出现厌食、倦怠无力、腹泻、易感染及身体各部位出血、瘀斑等。
所以,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注意补充维生素C。饮食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鲜枣、草莓、柑橘、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可适量增加相关食物补给[5]。
03
降压药偷走维生素B6、带走电解质
临床上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很多,很多降压药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也在偷偷地运走我们身体的营养素。
例如肼屈嗪与双肼屈嗪可与维生素B6结合形成复合物,加快其代谢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维生素B6缺乏,长期如此会出现口角炎、舌炎、厌食、易激惹、嗜睡、神经质、周围神经炎等;长期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会导致锌、钾、镁的缺乏[6],可致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心率不齐、肌肉痉挛、厌食、乏力等不适。
因此,长期使用高血压药物,需要监测维生素及电解质变化,按医嘱服用补充剂,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均衡饮食。
04
降糖药偷走维生素B12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12缺乏,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二甲双胍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从而引起维生素B12水平下降[7]。国外一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较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明显下降,维生素B12缺乏发生率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组为5.8%,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组为2.2%,非糖尿病组为3.3%[8]。
长期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贫血、乏力、肝脾肿大、意识混乱、智力下降、肢体麻木、针刺感等不适[9]。因此,长期使用使用二甲双胍患者,需要监测维生素B12水平,根据检查结果适量补充外源性维生素B12,同时配合食物补充,动物肝脏和肾脏、牛肉、猪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和各种乳制品等食物富含维生素B12。
很多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人体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机体进一步出现各种不适。所以,当机体出现口腔溃疡、乏力、厌食、出血、瘀斑等不适时,可能不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是机体缺乏的某些营养素。发现这种情况,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并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补充相应营养素。
同时,食物是最好的营养素来源,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均衡饮食是补充营养素最好的方式,日常就要吃的“杂”一些,确保营养均衡摄入,不要等到出现症状才去猛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