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腰椎间盘的世界
2021-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98380.html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脊神经而引起腰臀腿痛麻、困胀等症状的疾病,叫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为4%-7%,约占门诊腰腿痛的15%。男性常见,易发生于20-40岁,占80%。下腰段突出最常见,约占98%。
椎间盘的结构:椎间盘相当于一个微运动关节,由透明软骨、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主要由致密胶原纤维及纤维组织构成,蛋白多糖的含量很低,其纤维呈向心性板层状排列,纤维和椎体呈45°角走形,相邻板层纤维走行方向呈90°角相互交叉。纤维环的这种结构可适应压力、张力及脊柱的屈曲和旋转应力。纤维环前部较厚,有较坚韧的前纵韧带紧密附着;后部较薄,较疏松地与后纵韧带相融合,且有纤维深入椎体缘的骨皮质内,因此,椎间盘十分牢固地连接2个相邻椎体,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滑动现象。椎间盘上下各有一薄的透明软骨板,通过一层薄的骨性终板及椎体相连。
病理变化的进程:髓核位于椎间盘中央,在下腰椎则较偏向后方。髓核被挤压,纤维环后方破裂,髓核从破裂处向后方疝出至后纵韧带前或穿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变化。人在30岁左右,纤维环发育中止,变性开始,弹性与韧性减低。各板层间纤维相互摩擦,致纤维变粗、透明变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出现许多向心性小裂口和空隙。裂隙一般发生在后外侧,这是因为人在生活中做腰前屈动作远多于后伸活动。腰前屈时,纤维环后部拉伸力较前部大,因此退变发生又早又重,裂隙也多。加之腰前屈时髓核向后移动挤压,使髓核就有可能挤入裂隙中。髓核挤入小裂隙中不仅影响纤维环修复,并且在活动中髓核不断地挤向裂隙中使裂隙不断增大,直至破入椎管内。在这过程中,任何腰部损伤或不妥当活动,都可加大裂隙宽度,加速髓核向椎管内突出的进程。
椎管内软组织病变:椎管内软组织包括黄韧带、硬膜囊、蛛网膜及神经根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后纵韧带、关节突关节囊、神经根袖及椎间盘突出于椎管内部分等。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硬膜囊及神经根周围脂肪纤维间质增多,结缔组织的堆积和变性,后纵韧带的肥厚、钙化,关节囊的增大肥厚,椎间盘突出部分的钙化等,都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椎管容量的进一步减小,使原来并不受压者此时产生了对神经压迫,或使原来压迫不重者此时产生了明显压迫,继之而产生了疼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症状的机制:
1.机械压迫学说
与肢体周围神经比较,肢体周围神经的外膜有很好的抗拉力,在神经外膜周围有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神经根的只用薄弱的内膜和束膜,保护结构较薄弱,对压力、张力的适应性很差。脊神经根受压的病理生理反应不仅决定于应力(压力、张力)的大小,也决定于应力作用于神经根的方式。椎间盘突出是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使神经根产生变形、移位和神经内压增高。由于压力对神经根或硬膜囊周围感觉神经纤维的直接刺激而产生了疼痛症状。
2.化学刺激学说
脊神经根与肢体周围神经有显著不同,脊神经的神经外膜组织极不发达,神经内膜、神经束膜也非常薄弱,无化学屏障功能,因而易受周围刺激而产生化学神经炎。髓核内所含烯糖蛋白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突出髓核在神经根周围弥漫性刺激,因而产生了化学性神经炎。炎症又诱使神经根周围血管通透性改变,大量释放组胺和5-HT(血清素)、化学性刺激源,使神经根炎症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自身免疫学说
髓核突破纤维环或后纵韧带包围之后,在修复过程中新生血管长入髓核组织内,髓核内的糖蛋白和B蛋白便成为抗原。机体在这种持续抗原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反应,免疫性炎症对感觉神经刺激而产生了疼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骶部疼痛症状,疼痛较深,疼痛可轻可重。轻的久坐后才产生症状,重者痛不可忍,卧床不起,稍动就痛,翻身极为困难。卧床休息后腰痛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有的病人数日或数周后出现下肢症状。一般1/6-1/5病人只有腰痛症状而不出现下肢症状,也有只有下肢症状而无腰痛症状。腿痛症状的程度差异很大,如有的早期就出现小腿和足部麻木不适;有的一开始就是一侧下肢疼痛并伴有麻困症状;有的只有下肢的困胀症状;也有的开始是一侧下肢症状,不久出现另一侧症状,一侧重一侧轻或原来的一侧症状消失。上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股前侧股神经痛症状,下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股后侧的坐骨神经痛症状。
治疗1.非手术治疗(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减低椎间盘的压力,平卧时比站立椎间盘内压减少50%-60%。休息能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刺激,有利于神经周围炎症的恢复;休息还能避免髓核进一步挤入椎管,一般需卧床休息3周。
(2)消炎止痛剂
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艾瑞昔布、氯诺昔康、帕瑞昔布;曲马多缓释片、哌替啶。
(3)镇静剂
安定、异丙嗪、安眠酮、10%水合氯醛。适当使用止痛剂和镇静剂,可减轻病人疼痛症状,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有利病变恢复。
(4)脱水剂使用
有利于椎管内病变软组织消肿和炎症性渗出的吸收。改善受累神经周围狭窄状态。常用的口服药:20%甘露醇、七叶皂苷钠。
(5)激素类药物
有抗过敏及抑制免疫反应作用,也有改善椎管内无菌性炎症的作用。
口服强的松、地塞米松片等。静滴地塞米松10mg。
(6)神经营养性药物
维生素B1、B12、甲钴胺、神经节苷脂。
(7)腰椎牵引
2.髓核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溶盘3.手术髓核开窗减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粘连松解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