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皮肤病医案一则皮肤其实是一个情
2021-9-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西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124/8621330.html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Hello大家好,我是培根。一个热爱中医的慵懒青年!这里是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
光敏性皮肤病黄煌
某男,34岁。年7月13日初诊。
现病史:皮肤痒疹一年,近来加重,皮肤病研究所诊断为:光敏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使用开瑞坦,效果不佳。现症状:全身泛发皮损,破溃发红,疡痒难忍,暴露处以四肢,头面为多。身热多汗,咽喉暗红,充血。食欲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压力大。形体中等偏健壮,脸色发暗,工作忙,应酬较多,生活压力大。初诊处方:生石膏30克,苦参10克,知母10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生地3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蝉衣10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5克。(消风散)药后一周无效。考虑患者治病无效,遂从人治疗,虑其精神压力大、手指麻木、怕痒,腹部胀满,没有饥饿感。睡眠差烦躁,脉滑数,此为情绪在皮肤上的反应,处以除烦汤:川朴15克,山栀子15克,枳壳15克,制半夏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连翘30克,黄芩10克。继续服药一周复诊,皮损减少,瘙痒明显减轻,食欲也有明显好转。目前原方继续服用中。方从栀子厚朴汤及温胆汤化出,有丹溪方义,“情绪在皮肤上的反应”,可理解为丹溪所云“郁热入血”,栀子除烦,厚朴去满,他药祛湿行气清热,均针对“郁热”立法。鄙人前回复曾云“应酬多,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难免,往往精神紧张可引起神经免疫系统紊乱,宜用柴胡剂”,方不同而理同。但最初未述“烦躁“,腹胀满”,故未思及栀子、厚朴之用。此案有二得:其一、情绪紧张郁闷对皮肤疾病的影响。《内经》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其二、情绪因素表现明显的疾病,未必只适合柴胡剂,丹溪“六郁”之说、解郁之方可参得此中妙理,其人为东瀛所推重,非无故也。有的皮炎是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引起,兴奋性冲动发放占据主导地位,抑制性反馈不敏感,所以可以在调节神经兴奋与抑制平衡基础上,间接调整情绪水平波动、免疫低下、皮肤瘙痒等。此类皮炎使用氯雷他定可以收效,但是发病的根本矛盾不解决,效果就不能持久,且容易迁延。下面我们看一下西医同道们对于情绪与皮肤病的认知:
皮肤病的外表下可能埋藏心理障碍的内核盛夏,一位穿着好几层毛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女患者走进了诊室。患者自述怕风、怕冷、全身皮肤瘙痒、发麻,同时有四肢末端感觉障碍,以及眩晕、胸闷、胃胀、头痛、失眠等多种不适。最终,患者在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后诊断为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周围神经炎,以及寄生虫妄想症等多种疾病。(培根按:如果这个病让中医看,我觉得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可以考虑)日前,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皮肤病协作学组主办的首届“心身性皮肤病全国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精神心理科吴爱勤教授分享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例。“在临床,这类复杂表现的多学科共病患者很常见。”吴爱勤教授表示,医院心身障碍问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这提示医生,要善于从功能性躯体症状中,发现心理行为问题和心身障碍的线索。”论坛上,来自皮肤科、神经内科、精神科以及心理学等多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分享了常见心身性皮肤病以及心身医学在皮肤科的应用和心理、精神、睡眠障碍对皮肤健康的危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前沿动态。专家呼吁,对于皮肤病患者来说,医生更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精神的关怀。皮肤科患者常被“阴云”困扰“精神情绪和皮肤健康密不可分,皮肤其实是一个情绪表达器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皮肤病协作学组组长、医院皮肤性病科张海萍教授介绍,皮肤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疾病。前期调查显示,16%的皮肤科就诊者实际上已经是确诊的焦虑或者抑郁患者。另外,国外研究表明,皮肤科就诊者中,至少0%有强迫的问题。“我们在门诊遇到不少的就诊者,困扰他们的往往不仅是皮肤病,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碍其实更是问题的关键。”张海萍举例,JAAD(美国皮肤科学会杂志)今年发表的一项痤疮与精神障碍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痤疮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明显相关。不仅影响青少年群体,也包括成年痤疮患者。银屑病是一类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具有终生性、慢性、复发性特点的皮肤疾病。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庞晓文教授介绍,银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多种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导致银屑病发病和复发。但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治疗更需医者有耐心患者有信心“很多皮肤科医生‘只看图,不看心’,忽视了对于患者心理、精神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