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小科普来了
2020-9-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莱姆病
周四
捡了个知识科普频道
04.09
1
莱姆病简介
2分钟
2
临床表现
3分钟
3
如何预防莱姆病
5分钟
4
治疗方法与效果
1分钟
结尾有专家寄语······
01莱姆病简介
最近老师网上授课,提到莱姆病,我就感觉对这个病莫名的熟悉,一开始没想起自己为啥这样熟悉,平时也没见过这种患者,听到中途时突然想起之前网上公布JustinBieber患莱姆病时,一大群人在哀惜,才明白这熟悉感从何而来。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艾薇儿也患过莱姆病。那么今天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莱姆病吧。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传播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于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
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
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
02
临床表现
莱姆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感染性疾病,疫蜱叮咬后经3~30天潜伏期。病程分为三期:
一期:早期局部性感染
叮咬部位出现一个或多个慢性移行性红斑,伴有头痛、发热、肌肉和关节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二期:早期播散性感染
继发性红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
三期,未经治疗的莱姆病病人约80%可发展至晚期,即晚期持续性感染。
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慢性萎缩性肌皮炎。
03
如何预防莱姆病
预防莱姆病应采取灭蜱、防蜱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在我国还需进一步摸清疫区范围,确定当地的主要传染源和主要媒介蜱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在疫区要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莱姆病的防治知识,搞好个人防护。
1.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莱姆病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储存宿主繁多,要真正消灭野外传染源较困难。
但我们应注意对宠物和家畜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它们染病和把媒介带入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如它们受蜱叮咬可用人工或涂擦敌百虫等方法消除其皮毛上的蜱。
2.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蜱是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莱姆病疫区应根据当地的蜱种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包括蜱的生活史及其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蜱的活动季节及吸血特征、蜱的越冬地点等确定杀虫剂的使用种类、浓度及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开展灭蜱工作。
3.易感人群的保护
在疫区野外工作时,应穿长袜长靴,戴防护帽或头巾、裸露部位涂擦防虫剂,最好穿着用蜱驱避剂浸泡过的衣裤,防止被蜱叮咬,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是否被蜱叮咬,最好互查,回住所后要全面检查衣裤内外,若发现被蜱叮咬,可用点燃的香烟头点灼蜱体,也可用氯仿或乙醚或煤油、甘油等滴盖蜱体,使其口器退出皮肤再轻轻取下,取下的蜱不要用手捻碎,以防感染。如蜱的口器残留在皮内,可用针挑出并涂上酒精或碘酒。发现被蜱叮咬后可及时用抗生素预防。
04
治疗方法与效果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病程采用不同的抗生素及给药方式。早期莱姆病用多西环素、羟氨苄青霉素或红霉素,口服即可。晚期莱姆病时,存在多种深部组织损害,一般用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等静脉滴注。
疾病护理
1.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
2.饮食:根据病情给以高热量、低脂、适量蛋白、少渣易消化半流食。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预后效果
能否完全痊愈?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医生给我们的回复是: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过分畏惧,也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晚期莱姆病并发多种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治疗起来并不容易!
专家寄语
1.在流行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要注意自身的防护。
2.外出旅行的人应在出游前了解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3.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在身体出现与该病相关的症状、体征时想到本病,并在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使疾病能够得到及时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的影子自身和我们的影响能够落到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安·汉密尔
-end-
配图/网络
文字/wj
感谢观看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