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眩晕可能是耳石症,但千万别忽略
2018-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老汉头晕不适辗转求医
7旬老汉何审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体状况一向很好,少有感冒发烧。半年前,何老汉突然连续两天在晚饭后出现头晕脑胀,不能站立行走,即使躺在床上也出现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剧烈呕吐等症状。在当地按脑供血不足治疗后无缓解,何老汉在家人的陪同下立刻医院寻找进一步的诊疗。
闫丽发现,患者何老汉行核磁共振示:左侧小脑半球大面积急性期脑梗死,椎基底动脉MRA示:左侧椎动脉纤细。
经过十天的治疗,何老汉的头晕好转,无视物旋转,正常进食,恶心呕吐的症状不再出现,也没有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四肢正常活动。
闫丽指出,头晕的病因足足有多种,一般分为四大类,包括中枢性、周围性、精神疾病及全身疾病性和不明原因型。周围性占30%—50%,绝大多数是耳部疾患影响了前庭功能所致,最多的是耳石症,其次是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多是颅内有病变,比如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小脑或脑干梗死或感染、脑肿瘤、偏头痛性眩晕等。长期、慢性持续性头晕或眩晕的病因多与精神障碍有关,如抑郁、焦虑惊恐、强迫,占15%—50%。全身疾病占5%—30%,如眼病、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内分泌问题,此外,尚有15%—25%的头晕找不到原因。
闫丽提醒,头晕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患者往往认为晕得越厉害病情越重,其实病情是否严重和头晕发作的程度关系不大,而是和原因有很大关系。如果初次头晕或者之前有过头晕病史但是近期加重,出现呕吐、胸闷甚至有四肢运动障碍,那么很有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医院就诊。
眩晕恶心很有可能得了“耳石症”
闫丽强调,“晕”的背后隐藏着上百种疾病,耳鼻喉科的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聋疾病,骨科的颈椎病,神经科的脑肿瘤、后循环缺血,心血管科的体位性低血压,血液科的白血病、贫血,眼科的视觉障碍等,都有头晕症状。所以在治疗头晕的过程中,了解发病的时间和状态显得至关重要。
68岁的肖老太每天都为孙子们的日常起居操劳,身体健朗干活利索。半月前突然出现头晕不适,症状多在体位变化,比如睡下、起身时易出现,每次发作都感觉天旋地转,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一般持续1分钟左右。
一开始,肖老太还以为是颈椎病,一直做按摩、牵引、贴膏药,但没什么效果。后来又去了神经内科,做了CT、磁共振,都没有明显病症。
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闫丽。闫丽根据肖老太眩晕的时间、症状及体位实验,诊断她患了耳石症,并进行了耳石复位法。没多久,肖老太的眩晕症状就明显好转。
原来,困扰了肖老太大半月的眩晕,是“耳石症”造成的。肖老太很惊讶,耳石也能让人头晕?
闫丽介绍,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并非“耳屎”,是附着在内耳半规管壶腹的微小颗粒,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在半规管淋巴液中“游来游去”时,便会引起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在突然改变头位时会诱发强烈的旋转性眩晕,如起身时、卧倒时、翻身时、转头时,患者常常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天旋地转,往往数秒后症状就会消失,很少超过1分钟。除了眩晕,患者还会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眩晕发作后可有头重脚轻、漂浮感和不稳定感。
闫丽强调,耳石症是有一定自愈性的,部分患者即使不做任何治疗,也会在一次或多次发作后永久或多年不再复发。但对于眩晕反复发作、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医院就诊治疗。
为了让耳石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医院建立了广州第一家眩晕门诊,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TRV转椅(良性自发性眩晕机械辅助诊疗转椅),成功地将耳石症患者一次复位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
治疗眩晕,千万别忽略了心理
71岁的吴老太已经有将近2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的历史,去年8月份开始,吴老太的头晕症状日益加重,严重时甚至出现不敢下床行动的现象。为了缓解病情,吴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高血压”,但是对症状治疗不见好转。为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在家人的陪同下,吴老太医院就诊。
经检查,闫丽诊断吴老太患有梅尼埃疾病合并心理问题,即吴老太患有严重的焦虑症。随后,闫丽针对吴老太的病情在治疗梅尼埃病的同时给予抗焦虑治疗,效果显著,现已能正常生活。
眩晕的预后因其疾病病因差异很大,准确诊断和恰当处理尤为重要。闫丽介绍,由于眩晕患者分散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骨科和心理科就诊,因此重视对精神心理性眩晕的认识有现实的需要。同时,对于眩晕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应当及时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急性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