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鉴别与针灸治疗

2020-7-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面神经及其周围的组织出现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与水肿,为面神经受压所导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多由于风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归属于中医学面瘫,吊线风等范畴本病发生的病机多为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针刺治疗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迫的作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为急性起病,各年龄阶段均可见到本病。对于本病的临床诊断,一般先观察患者两侧面部是否对称,包括前额、皱纹、眼裂、鼻唇沟及口角是否相等。另外,观察患者有无面肌痉挛或挛缩,能否完成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颊和吹哨等随意动作。一般而言,本的诊断并不困难。本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损伤部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一侧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变低或歪向健侧。此外,患者往往不能皱额及闭眼,露齿、鼓颊及吹哨时能够发现肌肉瘫痪。对于一侧皮质延髓束损伤导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主要表现为下半部面肌的瘫痪,即只有鼻唇沟变浅及口角变低,露齿、鼓颊及吹哨时出现肌肉瘫痪,而皱额及闭眼无明显异常,或可较对侧稍无力。对于皮质延髓束损害导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往往在随意运动时才能发现存在肌肉瘫痪,但情感运动,如哭或笑时的不随意收缩则未见影响。对于锥体外系基底节、丘脑或丘脑下部发生损伤时,患者可以表现为情感性面瘫,能够见到笑或哭等情感运动时存在明显的面肌麻痹,但随意运动时面肌仍能收缩。此病在发病后一周开始恢复,针灸治疗越早介入越好,急性期和恢复期的针刺方法是不同的,1到2个月内有望痊愈,早期开始针灸治疗的患者,一般1到2个疗程(10次到20次)即可痊愈,有效率在90%以上。也可配合微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受凉患者配合口服甲钴胺片,银杏叶制剂。病毒感染患者配合中药汤剂或口服蒲地蓝口服液。久治不愈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中医认为是气血不足,痰湿内生引起,可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作医院针灸理疗科的张凯医师,医学硕士,一级警司,临床擅长中药、针灸、火针、刺络放血、针刀、手法复位、小儿推拿、美式整脊等疗法综合运用,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总影响因子50余分。门诊时间:周二到周五,周日,周一、六休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zz/11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