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别再把心理困扰和精神疾病混为一谈

2022-5-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任何一个身体器官生病时,人们都知道去看医生,并会受到安慰。唯独心理生病,却被认为是在矫情,还得遭到嫌弃。

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情绪心理和精神健康,让人感觉忌讳排斥。非常常见的家庭矛盾、争吵打架,其根源无非是情绪失控、沟通问题、思维认识和心理性格问题。

01心理问题≠精神疾病

拿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事情来举例:

考试不及格,孩子对学习感到恐惧而不去上学;

与恋人发生争吵或失恋,而觉得痛苦不堪,甚至”怀疑人生“;

一个人遭遇突发变故后变得不振、整天悲伤,无法释怀

以上这些情况,短时间无法得到缓解,往往会成为心理问题。

02心理问题/困扰

心理问题/困扰: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如同“心理感冒”一般常见。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现象,比如情绪波动、对婚恋情感的困扰、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与现实有关,且保存完整自知力。

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对情绪波动和一般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能进行自我调适,恢复正常。

又或是求助父母、亲朋等帮助来调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少部分人不能自我调适到位,或许可以尝试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03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MentalDisease/MentalDisorder),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一旦精神出现了问题,患病的人不论是认知、行为还是情感等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状态。比如一个人近段时间突然表现得跟原来很不相同:脾气突然改变,行为怪异,性格大变,不愿与人的交流,情绪焦虑,抑郁,多疑等等。

这些反常的现象都预示着精神疾病,并且现象通常是持续性,必须经过专业精神科的才能判断、也只有经过专业的治疗才能解决。

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痴呆症、智力残疾和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发育障碍等。

04神经病

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

神经病(Neuropathy)特指周围神经疾病,以往也称神经炎,是一类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根据神经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病是指解剖学上周围神经损害表现出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周围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

END

ATL—EAP介绍

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是员工帮助计划,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咨询,旨在帮助员工提升快乐能力,达到愉悦身心、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目标。并营造员工帮助员工的氛围。EAP包含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分享、心理健康培训、主题活动、内部EAP专员训练等内容。

#温暖、支持、陪伴、赋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zz/14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