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眼花缭乱的他汀类药物,你会用吗

2016-12-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医脉通导读

让人眼花缭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时应该怎么选择?

来源:医脉通;作者:邹亚丽

他汀类药物,也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apoB(载脂蛋白),同时降低甘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目前已上市的药物第一代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第二代有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第三代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那你知道临床应用时应该怎么选择吗?

降脂能力

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能力比较

高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LDL-C≥50%;

中等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LDL-C30%~50%;

低强度:他汀类每日剂量降低LDL-C<30%。

他汀类药物降低TC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关系;当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增大一倍时,其降低TC的幅度仅增加5%,降低LDL-C的幅度增加7%。当前认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使LDL-C至少降低30-40%。

他汀类降低LDL-C水平30%-40%所需剂量(标准剂量)

由上表可知,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极少的剂量便可达到极强的降脂效果。

安全性

人体内2/3的胆固醇是内源性的,肝脏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内源性胆固醇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脏细胞合成的胆固醇主要用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在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同时,抑制了肌肉细胞中生物活性分子甲羟戊酸(MVA)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呼吸代谢等作用。

水溶性他汀则不易进入肝脏外的其他组织,表现为较高的肝选择性和较少的影响平滑肌增殖;而脂溶性他汀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容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等;由上表可知,只有普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是亲水性药物,具有较好的肝脏选择性及肌肉安全性。

相互作用

常用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临床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多数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而他汀类经过CYP进行代谢,临床上易于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普伐他汀及匹伐他汀这两种药物几乎不经CYP代谢,对需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影响较小。

另外,他汀类药物多由OATP1B1介导转运;OATP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广泛分布于胃肠道、肝脏、肾脏、血脑屏障等处,并介导细胞转运,在药物吸收、消除和组织分布中起重要作用。作为OATP1B1底物,环孢素、利福平、利福霉素钠、克拉霉素、茚地那韦、甲氨蝶呤、甲状腺素等都可影响OATP1B1介导的转运。

由上表可知,他汀类药物均能通过OATP介导转运,但影响OATP介导转运的药物并不都能与他汀类产生相互作用,目前,有资料显示的只有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三种药物。

环孢素等可影响OATP1B1*介导的普伐他汀转运,合用时应注意起始剂量为10mg/d,睡前服用;

环孢素等可影响OATP1B1*介导的瑞舒伐他汀转运,使其血药浓度升高7倍,应避免合用;

环孢素、胆酸盐、硫酸盐、甲状腺素、甲氨蝶呤等影响OATP1B1介导的匹伐他汀转运,避免合用。

给药时机

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而肝脏合成胆固醇往往在夜间,一般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所以一般要求在临睡前服用,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及较好的降脂疗效,可于一天内任意时间服用。

食物可促进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的吸收,对其他药物并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心血管疾病分册。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期待您的来稿!

内容转载自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zz/4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