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教您红包技能得体又不增负担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春节将近教您红包技能得体又不增负担

邻近年底,结婚请客的很多。近日,重庆一家公司为此专门作出了一条规定,员工结婚如果要收红包须先签协议,一旦离婚将双倍返还礼金给同事。员工中已婚的赞同,未婚者反对。经理解释:此举是为了让员工对婚姻慎重,同时减轻员工因婚嫁送礼带来的负担。  请帖怎样发?红包如何掏?这些人情来往常常考验着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很多公司对此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红包规矩”,你知道多少?  三百起步价,最好1百年不动摇  哈皮(文员)  我们广告公司里年轻人多,日久生情,就有几对“公司情侣”,眼下就有三对好事将成的。身为同事,困难来了:我们送的红包,应该是一份还是双份?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人说,如果两位同事各自在公司外找了结婚对象,我们自然要各送一份红包,也就是说该送双份礼金;也有人说,既然喜酒只吃一顿,红包固然也要“合并同类项”。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所以,送一份还是送两份,关键就要看新人的态度了。  其实,公司里之前有过一对同事夫妻。虽然举行婚宴还早,我们已忍不住开始探口风。男方很大度,手一挥,萧洒道:“固然是一份!”新郎都这么说了,大家乐得省下一份红包。不过,事情的发展很出乎意料:本来都铁板钉钉的天成佳偶,竟然禁不住买房装修一大堆繁琐事的折腾,为了在房产证上写几个人名字、装修谁出大头的尘世俗事,竟然拆伙了!这样一来,说句刺耳的,干脆帮大家连这一份红包也给省下了。  固然,大家都是好同事,我们还是衷心希望他们单飞以后,能尽快寻觅到各自的真命天子——只要他们能幸福,我们宁愿各送上一份大红包,而且,越早越好。  如此从2减少到1、再减少为0的戏剧性变化纯属个案,绝大多数的红色炸弹还是“逃”不了的。送多送少,就看公司里的规矩了。我们公司的行情是普通员工起步价300元,如果携眷就增加到五六百元。所以,新人都很默契地不会约请同事家属,而同事如果真的由于孩子年纪太小等缘由需要带出场,就得准备好埋单了。部门领导身份有别,要体现出和薪水同等水平的身价,所以,起步价增加到500元。不过,大老板肯定是免单了(人家贵人事多,能来就很给面子了,你还好意思伸手要钱?不找你收出场费就蛮好了).  看看上的一些帖子,我们这个行情还真是落伍了,貌似大家都是从5六百开始起跳了。有人还说,600元属于不太熟习的人,1200元是“一般办公室朋友,三分熟交情,包红包,不出席喜宴”,“可以一起吃饭逛街的朋友”送1600元,2000至2600元属于“可以交换一些心事的朋友,平日相交有些推心置腹的感觉”,3600元给“密切的姐姐淘、兄弟情”,6000元以上才对得起“不容取代的手足情深”。如此比较来看,我们公司的300元应当属于“路人甲乙丙丁”了。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个规矩,虽然婚宴的价格越来越高,可谁也不想做冲头,水涨船高地提高起步价,反正大家都一样,所以,照样能心安理得地艳服出席,觥筹交错,大家心里煞煞清:“同事这几桌,能拉平成本就蛮好了,要想赚钱,就靠亲戚们就座的那几桌啦。300元起步价,最好100年不动摇,哈哈。”  百元礼金,坚持了10年  金桂(职员)  前两天,我在楼道里和邻居小张聊天,说起结婚红包,她长叹一声说:“去年11长假,我8天里接了4个请帖,其中3个是同事结婚。一个是过去的老同事,两个是现在的新同事,新老同事同等待遇,每人400元礼金,1200元就出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工资啊,像从肋条上往下割肉。今年春节,又有一个同事结婚,还有办公室里的老大哥嫁女儿,这1折腾,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我现在是接请帖接得手抽筋,一听‘红色罚单’就心跳。”  呵呵,结婚请帖成“红色罚单”了?小张的话让我感到庆幸:我们公司的结婚红包还真没那么“宰人”。  2000年,我刚到公司上班时,正遇上办公室的小王结婚,几个同事每人出100元份子钱,在一家饭店撮了一顿,热热闹闹的挺气派。一年以后,他添丁进口,生了个儿子,同事每人50元,他不摆宴席,上班时给大家带来几包喜糖,把儿子的照片1显摆,吉祥话一说,落个上上下下都开心。  没过一年,主管小汤结婚的消息传来,头一个星期,我心里就打鼓,在原单位,一个主管结婚,我们办公室6个人,每人出300元,凑了1800元的吉祥数,那时候,我才挣1000元工资,可把我心疼坏了。如今这家公司财大气粗,头儿的礼金,还不得打着滚地往上翻啊?私下里悄悄1问,还是每人100元。张罗的人说:“在我们公司,谁结婚都是100元,小汤月薪将近7000元,也不指着大家凑礼金翻本,每人100元,上级、下属都捧场,有这点意思就可以了”。  光阴似箭,一晃十年,奢华之风愈演愈烈。但是,我们这100元礼金的“潜规则”至今未变。前两天,小吴和小梁前后脚结婚,还是老规矩。说实话,依目前的消费水平,100元的礼金连自己参加宴席的饭钱都不够,但即便这样,谁也不愿意礼金水涨船高。100元钱虽不多,但大家出得心平气和,对方接得心安理得。同事在一起,是茫茫人海中的缘分,讲的是和平共处,彼此之间在金钱上保持适当的距离,反而更容易相处。更何况,随礼是礼尚往来的事,无尽无休,只要一天不退休,一天就消停不了,如果年年水涨船高,吃亏的还是大伙,也包括收礼者个人。  虽然说在目前的消费情势下,百元礼金有点“鹤立鸡群”,但它体现了大家的共同心愿。我们相约,一直要让这类好风气长时间坚持下去。  我在澳门送过红包  喻志德(高校教师)  请您喝结婚喜酒,一定要送红包,上海人称为要送“人情”。红包的厚薄依照交情、身份、礼尚往来而定,红包里的数字也越来越水涨船高。  我前些年在澳门的大学里工作多年,常有幸参加同事的婚宴庆典,自然也送“人情”。学校的同事要办喜事了,“人情”怎样送?红包行情如何?这些我完全没必要担心。当事人事前都托付学校的“教联会”(即似内地的工会性质的组织)打理此事。  “教联会”先给当事人一张打印的全部教职员名单(在校长办公室领一张便可),然后由准新郎或准新娘在名单上打钩。不被打钩者,则不请喝喜酒,由教联会委员按组室每人收取澳门币30元礼金。如当事人是新郎,那由教联会代派每人一份用红色马甲袋装一甜一咸两只“煎堆”(这类点心类似上海的大麻球);如当事人是新娘,则每人派一张澳门著名饼家的礼券(约价40元)。被打钩者,则由教联会代发请柬,到时参加婚宴,同时收取礼金澳门币250元(仅占月收入的几十分之一)。如与当事人关系不一般,那可告知“人情”由自己亲身送。笔者好奇,暗暗询问同事,这类亲身送的行情如何?同事告知,为与众不同有所辨别以示友谊,一般是300元,澳门各个学校的礼金行情基本都是如此。  我在澳门参加很多次同事的婚庆,都是如此筹办。有次一名毕业的学生结婚,这个学生曾获过“国际武术大赛”金牌,是澳门的功劳运动员,来请母校的老师参加。当时名单由校长打钩定夺,亦由教联会照此办理,大家怅然参加道喜。  我觉得,这类做派,一来不乏人情味,2则大家也不伤“脾胃”。这对我们内地的“红包规矩”是否是有所启发呢?  口碑比红包重要  朱辉(文案)  前几年一直在1家小公司工作。小公司有“小”的好处,比如同事不太多,尔虞我诈时少了许多“角”,少操许多心。另外每一年才几个人结婚,不像那些在大企业上班的,几近每星期都要赴喜宴、送红包。  公司虽小,不过同事们大多是学文科的,潜移默化中遭到传统思想影响。所以偶尔有1两个离婚后再婚的,也不敢“大鸣大放”向大家发婚宴请柬,多半会低调处理。  固然,小公司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人员活动过快。或许你刚刚参加了一场婚宴,不久,那个向你发帖子的主人就跳槽了。本来计划“以牙还牙”,早晚会让他将你送的红包加上“利息”还给你,突然间这类假想落了空,难免让人心里空落落的。  “大力辞职了?上个月才喝了他的喜酒,突然就去了广州,以后我结婚还不知道怎样通知他。”那次,一向厚道的大力让大家颇感不快。不过他很快为自己平反了,请我们吃了一顿告别宴,破费很多。  “本来我不打算给大家发结婚请柬,不过早几个月就说了结婚日子,如果不请同事,老板说不定会怀疑我要跳槽了。熬一个多月就可以拿到年终奖,我可不想出岔子……”大力坦诚地对我们说。原来他照旧请我们“送礼”,是为了给老板放烟幕弹,以便顺利拿到年终奖。  后来,我遇到了和大力差不多的情况。去年11月18日结婚,那时我已决定辞职了。是向同事发请帖,再熬上一个多月,还是马上走人?前者不但在经济上收获大很多,而且可以享受10天带薪婚假。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先辞职,再去蜜月旅行,而且不向同事发请帖。接到辞职信后,老板很是惊讶,最后破例提早发给了我全额年终奖。  与红包(不管结婚礼金、还是年终奖)相比,做人的口碑无疑重要很多。如果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无疑应当舍弃前者。  红包又退回来了!  刘其舜(企业报主编)  我在职的企业集团,董事长来自福建的小山沟,把企业的蛋糕越做越大,除西藏、青海、港澳台外,各地都有团体的分公司和办事处。因此,好多故乡的小伙姑娘都投奔到这个企业集团。他们长大了,自然把婚嫁提到了议事日程。  小李和小袁去年春节结婚的,回家乡办的喜宴。节前承蒙小两口看得起,给我送来了喜帖。喜帖上写明婚宴地点是在福建故乡的饭店,自然我是没法参加了。但他们是我的好朋友,既然收了请帖,礼还是要送的。按团体约定俗成的规矩,我送了1只红包。  我知道,还有好多上海同事也不会去赴宴的,但他们也随礼了。  节后,新婚夫妇回上海上班。不料小李遇见我时,悄悄拿出我送他俩的红包,硬要还给我,并说:“我们条件有限,不可能在上海再办一次婚宴,您的情义我们领了。”  我手足无措地说:“哪有送出去的红包再拿回来的道理?你是看不起我吗?”小李急忙辩白,说这是他们故乡的规矩:喜帖一定要送的,不管人家是否是有空来——总不能知道人家不来赴宴就不送喜帖;但如客人不能来,这红包一定要退的!  我坚持不收,说:“我要问问清楚,要是你们故乡确切有这风俗,再收不迟!”1打听,他们故乡还真有这样的事,好多未去赴宴的上海同事,红包也被退回来了。因此我也无奈地收了。后来,我把这红包买了件衣服送给新娘。这下,新娘没法退了。  至于我们团体,也有这样不成规矩的规矩:只要有新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人结婚,总会送上一只红包,并让有关部门负责人代替团体向他们祝贺新婚。如果部门负责人也确切不能参加婚宴,那这个红包倒是不用退了。  送出去的红包被退回来,这真是件希奇事!  最牛公司规章出炉员工离婚须双倍退还红包  1月18日,重庆市大渡口区重庆奧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在员工大会上宣布的一条新规,让众多员工议论纷纷:若你结婚要请同事,请先签协议,保证婚姻是慎重的选择,一旦离婚,双倍退还礼金。“并不是阻止员工离婚自由,只是希望他们能更慎重地对待婚姻,这样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其他人的负担。”公司经理如是说。  一条新规引来公司热烈大讨论  “开过这么多次员工大会,从没哪次大家讨论得如此热烈。”18日,家住石桥铺科成花园的黎国形容,当天经历了一次“史上最热烈”的员工大会——自早上10时,经理在员工大会上宣布了一条新规定后,同事们便投入到对新规的热烈讨论中。晚上下班,大家的讨论不但没终止,还纷纭通过、络和同事、朋友展开了大范围的讨论。  这个引来大讨论的规定,其实很简单——当天上午,周一例行的员工大会上,经理在对一周工作总结后,当场宣布了一条规定:“又到年底了,结婚请客的很多。人情来往是常事,但如果这个成为大家较大的负担,就不正常了。我看很多同志对这事也是有苦难言,我跟另外几个经理商量过了,今天开始,单位有个新规定:以后结婚要请单位同事参加的,得先去办公室签个协议,保证你们的婚姻是慎重的选择。一旦离婚,要双倍退还我们送的礼金……”  除宣布规定,当天员工大会上,经理还表示办公室随后会完善相干事宜,制出配套的协议,以供今后结婚请客的员工签订。  婚嫁送礼已成同事间最大负担  公司为何会出此规定?19日,就此采访了制定该规定的奧智机电设备公司经理贾立春。  “出这个规定并不是标新立异,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贾经理说,公司共有员工百人左右,80后的年轻员工占了65左右,如今,这批人均到了婚龄。近两年来,就有10多位员工结婚,最夸大的是去年春节前,一个月有4人结婚。有个刚来的员工送了礼金后吃饭都成问题,其他员工虽表面不说,但背后对发请柬的同事却是怨声载道。  “我和几个经理都意想到,人情负担已成为影响单位同事关系的一个隐患。”又到岁末,结婚高潮又将到来,如何扼制这类负担?贾经理与其他经理1商量,没想到大家都有此困惑:身为领导,每个员工结婚都会请自己,这场婚礼去,那场婚礼不去,人家肯定有想法,去了,礼金少了又拿不出手,所以,人情负担对他们来说比一般员工更重。  除人情负担,最让他们烦的是,现在年轻人对婚姻太不慎重,闪婚闪离都严重——员工结婚都爱请领导证婚,每次,他们都精心准备发言,衷心为新人祝贺,“可这头自己还以为人家新婚,那头就已离了。”贾经理说,这样的经历让他们觉得挺受伤。  因此,认真商量后,有了这条规定,“并不是阻止员工离婚自由,只是希望他们在‘炸人’时能更慎重,并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婚姻。这样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其他人的负担。”  该公司员工未婚的反对已婚的赞同  新规一出,员工哗然。赞同、反对的都大有人在,不过总的来说,已婚人士大多赞同,未婚人士则反对的较多。  结婚4年、32岁的黎国就是典型的赞同派:来单位3年,参加了10多位同事的婚礼,送出去的礼金已有三四千元。由于自己平时多在外面跑,回办公室的时候其实不多,有时候接到同事结婚请柬时,都想不起对方是谁。“这样的关系,肯定称不上熟。但人家发了请柬给你,怎么说也是一个单位的,不可能不去吧?”  黎国不无调侃地说:“俗语说礼尚往来,那些没结婚的,送出去的礼金还有期望收回来,我们这些已结婚的,就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所以,对公司这项新规,黎国是举双手赞同。  在热烈的讨论声中,27岁的刘念选择了保持沉默。她说,她和男朋友已决定春节1过就举行婚礼,本计划最近就开始发请柬,但现在公司规定1出,她就犹豫了,不知道还要不要请单位同事——虽然说规定不是专门针对自己,但还没结婚,就先签个关于离婚的协议,想想总觉得别扭。  让刘念保持沉默的,还有一个缘由:人人都希望婚姻能够白头到老,但现实生活会如何谁都说不准。之前同事的“红色炸弹”自己都是被“炸”了的,现在让自己来签这么个协议,不太公平。  除明显的赞同派和反对派,也有少数人对新规持中立态度:如果婚姻本就是慎重的选择,有没这个协议都一样。某种程度上说,这协议也许是个试金石,能试出你对这段婚姻的态度。  红包压力不堪重负年关下“红色大战”咋办  红包压力让很多人不堪重负拜金、攀比之风致使人情变质  “年关年关,过年即过关”,这个本来已消失的现象如今却成了大多数城市人的真实写照。每到过年,亲戚朋友同事扎堆儿结婚,红色喜帖如“炸弹”来袭,本来接到朋友或同事、同学的喜帖应该是好事,可伴随而来的是红包压力,动辄成百上千,不胜其扰、不堪重负。可即便如此,生活在人情社会的我们,却不能不咬牙赴宴,人情未必升温,可是腰包1定见瘪。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场本应充满温情的结婚喜宴怎样变成了“红包争夺战”?难道人情就非得要用钱来衡量吗?为什么我们与朋友、同事和同学之间不能构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呢?  不能承受的“红色之重”  一名友在上发帖求助:“年关将至,收到喜帖好几份,不去吧,人情难却,去吧,可怜的工资全部奉上还不够,到底该怎么办?”  有一项调查显示:大约七成职场人在2009年参加过婚礼,为此支出的喜钱是人均200元/场;同时有六成职场白领认为参加婚宴带来的经济压力很大,乃至有人表示还要借钱才能“过关”。  固然也有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躲避婚宴,对外地来京工作的人来说,回家过年无疑是个很好的借口,提早几天走,晚几天回来,同事朋友的婚礼自然不用参加了。但是逃过了北京,还有老家,北京随礼的“行情”还算正常,普通同事也就是200元左右,特别要好的最多500元,但到了老家,有些地方的“礼钱”可就高得可怕了。1名受访者对说,在她老家随礼八百一千元是很平常的。  目前,有很多人在上提倡一种“婚宴红条”:一张贺卡,写上祝贺,并在上面注明“来日可凭此条参加本人婚宴”,然后封入红包便可充当礼金。这明显是一种无奈,而且也不被多数人所看好,1名受访者就表示:“要是让朋友们知道多没面子啊!要是经济紧张,我宁可不去参加婚宴也不能送‘红条’。”  红包,已成为城市人不能承受之重。  不要把红包当作民俗张扬  有人表示医治白癜风哪里好,虽然不能承受,但还得咬牙承受,毕竟这是一种民俗不能不遵照。但是礼尚往来怎样就变成了金钱来往和相互攀比呢?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难道现在的人与人交往都成了小人之交吗?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人情礼节、礼尚往来确切是中国的传统,但在现在市场经济之下,很多时候这个风俗已变了味道,成了拉关系、助长不正之风的东西,乃至成了有些掌握权利的人寻租的方式,正是这些人带坏了风气。一般的礼尚往来应当有,但是不要跟风参与,要和不正之风辨别开来。”  著名文化专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送个红包无可非议,但是把送红包变成普遍的、最高的交往原则,人为地把交往范围分成三六九等,必然会导致拜金交往和攀比。把红包当作民俗张扬下去,这很可怕。由于红包遵照的是上限原则,人在交往中很容易重视送的最多的人,而不是最少的。”  “红包文化”导致人情变质  红包之前也叫“随份子”,夏学銮说:“在过去,这源于社会生活中小范围的互助原则,在农村倘若谁家有红白喜事,就会负担很重,这时候亲戚朋友、包括同村的人都会来‘随份子’,帮助其渡过难关。这类时候办事的人是不能赚钱的,倘若因此赚了钱,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李河解释说:“其实红包文化,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部东亚文化的一部分,日本、韩国都有送红包的习惯。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仪’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仪’是重心,比如通过婚宴等各种仪式来实现人情上的相互抚慰,这类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内容,物质上的内容是其次的。现在的‘红包文化’导致拜金交往,精神含量下落,人情变质了。”  很明显,重视红包的厚薄和含量,恰恰使得人际交往之间的人情淡薄,已失去了礼尚往来的真义。  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  每到年关节下,面对纷至沓来的“红色炸弹”,左右为难的年轻人又该何去何从?  夏学銮为年轻人提供了几条建议:“首先要实事求是,同等来往,照钱送礼,由于红包很多时候是互有来往了,人家或许先送了你,你自然要还;其次,不需还礼的千万不要参与,量入为出,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另外,不要跟风,特别是不正之风,不要有虚荣心、与人攀比。”  李河则介绍了他在外国见到的送礼情况:“西方一些国家把这个叫做token,意思是小礼品。我在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游学的时候见过很多,他们送的那些礼品常常小得不能再小,金钱含量很少,但非常精美,费的心思很多。‘红包文化’中的拜金交往色采很重,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未必是好事,当孩子坐在那里数压岁钱,比较谁给的钱多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负面教育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zz/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