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控小知识
2021-3-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01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暴发和少数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且有可能较长时期存在,新冠肺炎在我国传播和扩散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人群普遍易感。严防秋冬季节疫情反扑。临床表现: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0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03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04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
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05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06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07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08肺结核肺结核是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消化道传染(食入带菌的食物,如含菌牛奶),少数经皮肤伤口传染。呼吸道传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主要是痰中带菌者)从呼吸道排出大量带菌微滴,吸入这些带菌微滴即可造成感染。直径小于5μm的微滴能到达肺泡,因此其致病性最强,可经呼吸道传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有一定的传染性。
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
(3)体温不稳定,轻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30分钟休息,也往往不能恢复正常。
(4)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傍晚,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
(5)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著,可出现恶寒,发热达到39-40℃。
防控:
1.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痰菌阴性前,日常生活用品应与家人分开使用。注意通风,勤晒衣被。患者的分泌物及用物应焚毁或消毒。告知患者不可随地吐痰,避免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随意增减剂量,注意有无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等副作用发生。
3.若出现咳嗽咳痰加剧、发热、乏力、咯血等,应及时就诊。
4.定期复诊。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也希望家长与老师们一起携手开展对秋冬季疾病的预防工作:
1、请您配合幼儿园班级教师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医院就诊。
2、如孩子不能来园,请您向班上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3、每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