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频电疗法
2021-1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pf.39.net/bdfyy/bdfzg/160706/4892425.html
临床上应用频率为-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中频电疗法。
中频治疗仪有消炎镇痛作用、锻炼肌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作用、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作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也是各级康复科必备的产品之一。
注意事项:
1、硅橡胶电极导电面应保持充分湿润,否则会有明显针刺感。在电极片黑色导电面上直接涂抹水,或是垫上完全浸湿水的棉布,注意棉布要平整个,两片电极上各一块,禁止使用毛巾等粗糙的垫布。
2、请远离干扰环境,使用时请勿打手机、远离高频电、强磁场如微波,超短波等设备;请用独立的电源插座为理疗仪供电。
3、建议输出强度不要大于40mA,病人仍无感觉时,应停止操作,检查治疗仪是否故障。
4、电极固定到人体后,不要开关电源以免有电击感。应在开机后固定电极,在关机前取下电极。
5、定期检查电极板是否老化;电极线连接机身接口处是否有松动;电极线与电极板是否接触不良;电极线和电极板连接的金属头要经常清洁(长期使用后电极线金属头上会有黑色氧化物体附在上面,请清除后再用)。
6、同一个病人在治疗1~2个疗程后(1疗程为7~10天),应间歇3~5天再使用,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7、治疗中,严禁随意移动已固定好的电极板,以免电极板松动电击患者。
8、硅橡硅电极板使用时间超过3~5月时应检查电阻,电阻超过Ω时需要更换新的电极。请用三用表测量电极片对角的电阻或是将输出线连接上电极片一起测量电阻(也可以将电极片寄回工厂测量)。
电阻过大时的现象:理疗时电流明显减弱或是没有按摩感觉、电流忽大忽小不稳定、容易发生电击情况、也有电灼伤的风险。
加热电极片
常温电极片
自粘理疗电极片
中频治疗仪的禁忌症: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恶性肿瘤局部、心脏起搏器局部、金属内置物局部、心区、孕妇下腹部。
治疗中,电流不能通过心脏,禁止将同一输出上的两片电极放置到左手和右手(包含整个手臂);禁止将电极对置放在心脏的前后位置。
中频治疗仪对各种常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1、中频治疗仪在肩周炎方面的应用
肩周炎又叫“五十肩”,是一种与年龄、风寒侵袭、损伤(包括神经损伤)、肾虚和长时间不活动等因素有关的慢性特异性无菌性炎症。此病患者多为女性且右肩的发病率高于左肩。在发病时,患者的生活常会受到影响,例如穿脱衣服比较困难,梳头、洗漱和洗浴等行为难以进行等。
应用中频治疗仪进行治疗的痊愈率均高于应用常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多次调整、变换中频电疗仪上的治疗参数,使患者感觉身体接收到的电流刺激能够保持在比较高的治疗水平上,从而刺激患者体内产生更多的内源性镇痛物质,使患处可以感觉到较为舒适、节奏分明、交替有序的麻震紧压感和收缩感。此时,患处的局部软组织会隐隐约约出现震颤,其局部的肌肉也会随之产生舒缩运动,从而促进患处血管的扩张,使血液循环达到正常的水平。当血液循环达到正常水平后,一些炎症物质在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作用下会被迫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减轻疼痛、促进炎症和肿胀消退的目的。
2、中频治疗仪在颈腰椎病方面的应用
由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持续处于“低头族”的人群增多。屈颈时头颅重心前移,此时颈部肌肉的收缩力和椎体所承受的压力都会成倍增加。人体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达到脊柱的静、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小关节突退变,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这种退变刺激到位于关节周围的窦椎神经纤维,就会产生颈肩部的疼痛和不适。其中颈椎受累的节段以C5~6,C6~7最为常见,腰椎以L3~4,L5~S1最为常见。患者利用中频治疗仪,通过放松颈部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达到解除颈项部的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除的目的,经研究表明治疗效果明显。
3、中频治疗仪在面神经炎方面的应用
面神经炎,也称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茎乳突孔内神经缺血水肿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面部表情肌瘫痪症状,没有明显的好发年龄,但20-40岁患者居多。研究报道,中频治疗仪可改善瘫痪侧面部肌肉的主动收缩功能,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方法为急性期后,用中频治疗仪的1对电极片贴在患侧耳屏前、耳后茎乳突区,另一对电极片贴在患侧面部咀嚼肌部位,治疗强度以能引起面部肌肉收缩且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可明显缩短病程,增强治疗效果。用中频治疗仪方法简单,易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可应用于临床及家庭理疗。
4、中频治疗仪在骨折康复方面的应用
大多数骨折都需要必要的固定制动,此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软化瘢痕疙瘩,松解术后粘连等治疗,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利用中频治疗仪将电极置于骨折断端1cm处的近端和远端两侧,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15次为1个疗程,使局部肌肉得到一个适度的电刺激,以增强组织的通透性,降低神经末梢反应性,从而起到镇痛、改善局部血供、增加骨膜血供、促进骨痂生产、加速骨折愈合、防止后期局部肌肉萎缩无力等作用,也有利于骨折的后期康复[5]。该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创伤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及家庭理疗。
5、中频治疗仪在膝骨关节炎方面的应用
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其发病率和年龄呈正相关,由膝关节慢性累积磨损和膝关节退行性变化造成,以膝关节软骨退变、破坏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为特点,是膝关节功能受限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也是目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经文献报道,针对慢性炎症、粘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患者,配合中频治疗仪,于患侧膝关节近端和远端两侧,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15次为1个疗程,可有效地改善关节腔内的压力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通过各种波形的刺激引起局部肌肉收缩,达到放松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组织痉挛、松解粘连的目的,从而改善关节功能[6]。
6、中频治疗仪在偏瘫康复方面的应用
脑外伤、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文献报道,早期康复技术实施越早越好,一般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24-48h即可开始,1-3个月恢复最快,因此有必要使患者早日开展康复治疗。
利用中频治疗仪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治疗:一种是穴位电刺激。将电极贴片对称贴在患者关节两侧,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另外可采用电刺激强化肌肉功能。将电极贴片于患者上肢伸肌(如前臂伸肌和肱三头肌)、下肢屈肌(如腓骨长短肌、胫前肌和股二头肌)并置,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软瘫期以手触摸电极贴片部位产生震颤、振动、紧压感为宜,连续治疗2个疗程。
通过对局部的机械性刺激,使瘫痪侧肌肉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被动引发收缩与放松,进而改善其张力,达到增强局部肌肉血液循环,防止关节肿胀,增强肌肉力量的目的,从而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偏瘫患者康复。
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康复的患者,请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