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刨子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

2016-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雷刨子是利用低功率雷射光的照射,将脂肪细胞里的物质溶解释放出细胞膜外,再经过外力的推动帮助脂肪移动到离光照部位最近的淋巴结,并进入淋巴循环系统将脂肪能量带到全身去运用消耗,进而达到局部雕塑的效果,雷刨子的低功率雷射光仅对脂肪有反应,并不会对一般细胞造成影响,因此没有副作用或是术后修复的问题得到美容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里我们通过专业的数据,了解脂肪的分解与代谢,也是十分必要的。

1、掌握甘油的氧化和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及能量的转变。了解β-氧化学说的提出和脂肪酸的其他氧化途径,理解酮体的生成。

2、脂类经第一步酶促水解生成的中间产物在组织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甘油的氧化分四步进行。甘油首先在甘油磷酸激酶与ATP作用下变为甘油-α-磷酸。甘油-α-磷酸在甘油磷酸脱氢酶和辅酶的作用下变成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经酵解变成丙酮酸,最后经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部分二羟丙酮磷酸也可转变成糖。

甘油的氧化示意图

1、脂肪酸的β-氧化学说的提出

肝和肌肉是进行脂肪酸氧化最活跃的组织,其最主要的氧化形式是β-氧化。此过程可分为活化,转移,β-氧化共三个阶段。脂肪酸的β-氧化在肝脏、心肌、骨骼肌、脂肪组织等许多组织细胞内进行,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链脂肪酸在此过程中被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对机体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

在研究脂肪酸降解方面,德国化学家KnoopF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年,他巧妙地设计出第一个用于生物化学实验的“示踪物(tracer)”,把脂肪酸分子的末端甲基接上苯基,用这带“示踪物”的脂肪酸喂狗,然后分析排出的尿液,示踪物苯基在体内不被代谢,而以某一特定的有机化合物被排出(苯乙尿酸或马尿酸)体外。经大量的实验发现:排出物是苯乙尿酸还是马尿酸跟脂肪酸中碳的奇偶数有关。苯脂酸含奇数碳原子(苯基碳除外)排出的是马尿酸,苯脂酸含偶数碳原子排出的是苯乙尿酸。据此得出了脂肪酸氧化的结论,也是著名的脂肪酸的β-氧化:动物体在进行脂肪酸降解的时候,是逐步将碳原子成对地从脂肪酸链上切下,不是一个一个地拆除。

2、脂肪酸β-氧化的反应过程

(1)脂肪酸的激活——脂酰CoA的生成

长链脂肪酸氧化前必须进行活化,活化在线粒体外的细胞液进行。内质网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脂酰CoA合成酶在ATP、CoASH、Mg2+存在条件下,催化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辅酶A。

因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是在线粒体基质内,活化的脂酰辅酶A必须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脂酰辅酶A与肉毒碱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脂酰肉度碱,脂酰肉度碱通过内膜生成脂酰辅酶A和游离的肉毒碱。

(2)脱氢脂酰辅酶A经脂酰辅酶A脱氢酶催化,在其α和β碳原子上脱氢,生成△2-反烯脂酰辅酶A。该脱氢反应的辅基为FAD(作为氢的载体)。

脂肪的分解代谢

(3)加水(水合反应)Δ2-反烯脂酰辅酶A在Δ2-反烯脂酰辅酶A水合酶催化下,在双键上加水生成L-β-羟脂辅酰酶A。

(4)脱氢L-β-羟脂辅酰酶A在L-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NAD+作为氢的载体。

(5)硫解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β-酮脂酰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碳链短的脂酰辅酶A再经脱氢、加水、脱氢、硫解等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反复进行,直至全部变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和H2O,释放能量,或参与其他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β-氧化过程示意图

3.脂肪酸β-氧化的能量转变

脂肪酸β-氧化最终的产物为乙酰CoA、NADH和FADH2。假如碳原子数为Cn的脂肪酸进行β-氧化,则需要作(n/2-1)次循环才能完全分解为n/2个乙酰CoA,产生(n/2-1)个NADH和(n/2-1)个FADH2进入呼吸链,产生[(n/2-1)×(2+3)]个ATP;生成的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n/2×12个ATP。脂肪酸激活时需消耗2分子ATP,所以产生ATP的总量可表示为:

例:计算含16个C的软脂酸(C15H31COOH)完全氧化所生成的ATP分子数。

解答:(16/2-1)×(2+3)+16/2×12-2=molATP。

1.0mol软脂酸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可释放能量.56kJ。则软脂酸氧化时,以ATP形式贮存的能量占40%。

脂肪酸氧化对动物来说非常重要。候鸟迁徙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脂肪酸的氧化;对某些动物(如骆驼)来说,脂肪酸氧化的代谢水是重要的资源。

4、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常见的不饱和单双键脂肪酸(如油酸(C18)与软脂烯酸(C16))的氧化与饱和的脂肪酸一样,β-氧化降解的前三轮可以正常进行,切掉三个二碳单位后,生成一个带有顺式双键的Δ3烯脂酰辅酶A。通过烯脂酰辅酶A异构酶使双键移位,变成Δ2烯脂酰辅酶A,从而使β-氧化作用继续进行。

多双键脂肪酸也可通过β-氧化作用降解,但是需要两个辅酶的参与。

例:亚油酸的氧化,与油酸一样,β-氧化降解的前三轮可以正常进行,切掉三个二碳单位后,得到带有两个顺式双键的Δ3,6十二碳烯酸,在烯脂酰异构酶催化下双键移位,将Δ3化合物变成反Δ2顺Δ6烯脂酰辅酶A,继续进行β-氧化,切掉二碳单位后,得到顺Δ2八碳烯脂酰辅酶A,在表异构酶的催化碳3的表异构化作用,将D(-)异构体变成L(+)异构体,继续进行β-氧化。

(三)脂肪酸其它的氧化途径

1、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

天然脂类中的脂肪酸多数是偶数碳原子,也存在少量的奇数碳脂肪酸,如反刍动物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丙酸、短链FA及有机酸氧化产生丙酸、一些支链氨基酸降解也产生丙酸。奇数碳脂肪酸氧化时经多次β-氧化最终产生丙酰和乙酰CoA。

丙酸辅酶A可有两条途径进行氧化:(1)生成琥珀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2)通过β-羟丙酸支路,最终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植物、微生物中普遍)。

2、脂肪酸的α-氧化和ω-氧化

脂肪酸除了进行β-氧化外,还可进行α-氧化和ω-氧化。年StumpfPK首先在植物线粒体中发现α-氧化,后来在脑、肝等组织中也有发现此种氧化,但是只有游离脂肪酸可作底物。

α-氧化:长链脂肪酸的a-碳在加单氧酶的催化下氧化成羟基生成α-羟基脂肪酸。α-羟基脂肪酸可转变为酮酸,经氧化脱羧变为少一个碳的脂肪酸。

除了α-氧化,年Verkade喂养动物时发现一元羧酸后出现了二元羧酸,十一碳羧酸产生了十一碳、九碳、七碳的二元羧酸,得到远离羧基碳的ω碳上发生了氧化的结论,即ω-氧化。

ω-氧化:远离羧基碳的ω碳发生了氧化。

(四)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在动物的肝外组织中大部分可迅速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放能,或参与某些合成反应。但是在肝脏中乙酰CoA的氧化不完全,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这三种中间产物统称为酮体(ketonebodies)。

1、酮体的生成

肝细胞线粒体中含有活性较强的酮体合成的酶系。脂肪酸在线粒体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是合成酮体的原料。但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肝外组织利用。

2、酮体的氧化

(1)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的氧化

进入肝外组织后,β-羟丁酸被氧化成酮酸,在琥珀酰CoA转硫酶或乙酰乙酰硫激酶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酰CoA。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催化作用下乙酰乙酰CoA硫解,生成2分子乙酰CoA。

(2)丙酮的氧化

丙酮或随尿排出体外,或随肺部呼出,或在体内转变为丙酮酸,也可以合成糖原。

酮体的氧化途径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及肌肉,尤其是脑组织,在饥饿状态或糖供应不足时,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特别糖尿病时,可导致酮血症。

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之间相互制约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增加。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就由脂肪和蛋白质来完成分解功能,因此患者表现出消瘦。

雷刨子疗程的局部瘦身原理,除了无损伤脂肪溶脂外,也要搭配日常饮食前前后后的注意事项,才能更有效且完整的消除皮下脂肪。

疗程前需空腹4小时,让身体处于一个能量匮乏的状态,等到雷刨子疗程结束后,细胞中的脂肪能量被释放出来,这时缺少能量的身体即可马上利用雷刨子释放出的能量,加速脂肪的代谢。为了延长和利用做完雷刨子释放出来的能量,疗程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空腹2餐(根据个人身体条件),把握身体吸收能量的黄金12小时,避免摄入过多外来的物质,帮助体内快速持续的利用做雷刨子疗程后所释放出的能量。

你想知道其中更多的奥妙吗?请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bfbz/3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