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里面凹造型常见神经系统寄生虫感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匿,易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混淆,造成漏诊或误诊。

影像学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显示寄生虫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位置、数目、虫种特征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对明确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归纳总结和学习几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的影像表现。

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是一种因食入大量绦虫卵所致的寄生虫病,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严重的头痛、癫痫、颅内高压等症状。

病理上可分为四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影像表现:

1.活虫期:MRI表现为长T1长T2囊性信号,增强可见环形强化,T1WI上可见圆形低信号内小点样中等信号影,此为头节;

2.退变死亡期:MRI上可见虫体周围长T1长T2水肿带,囊壁增厚,头节变小甚至消失;

3.单纯钙化期:CT可见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

4.混杂期:三期病灶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

根据脑囊虫的病变部位可分为:

1.脑实质型

图1a:囊内信号为头节;b:退变死亡期病灶可见环形强化,周围水肿带;c:环形强化;d:钙化灶

图2多发脑实质病灶,呈满天星状

2.脑室型

图3脑室型病灶

3.蛛网膜下腔型

图4蛛网膜下腔病灶,可见强化

脑裂头蚴病

在中国基本上所有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裂头蚴感染所致。裂头蚴进入人体后,通常在皮下组织或肌肉组织形成病灶,部分进入大脑,形成脑裂头蚴病。

脑裂头蚴病主要表现为隐袭性头痛、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局灶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头颅MRI改变主要是:聚集的多发性小环状强化(「绳结征」),隧道样强化(「隧道征」)。

图5可见「绳结样」强化

图6可见「隧道征」

脑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新疆地区常见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包虫病包括两种类型即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前者因感染棘球蚴虫卵形成囊肿,后者形成局灶性病灶。

1.细粒棘球蚴:又称脑囊性包虫病,可单发或多发,包囊边界清晰,囊液呈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母囊内可见多个子囊,周围无明显水肿带;包囊破裂可见强化,及周围水肿带。

2.泡状棘球蚴:又称脑泡性包虫病,脑组织中浸润性生长,常误诊为恶性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煤炭样」黑色底信号,内可见多个稍高信号的小囊泡影;可有不规则环形强化

图71~3:无破裂脑囊性包虫病;4~7:破裂的脑囊性包虫病;8~9:无破裂脑囊性包虫病;10~16:脑泡型包虫病

脑弓形虫病

脑弓形虫病是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最容易并发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特别是艾滋病的广泛流行,机会性感染性脑弓形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脑弓形虫病变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等区域,呈多发片状或结节状。CT平扫一般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片状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片状较高密度影,增强后呈环状或斑片状强化;MRI中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伴水肿,增强后环状或斑片状强化,部分可见「靶征」。

图8a:双侧基底节区强化;b:9天后复查见多发片状及环状强化

图9强化及T2WI可见「靶征」

脑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主要累及静脉系统引起消化道症状,但是当虫卵沉积到脑部时,则引起脑血吸虫病。虫卵主要沉积到软脑膜,皮层及皮层下部位,引起炎性细胞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

急性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腹泻、皮疹等中毒症状;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癫痫,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影像学检查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周围有「指套样」水肿带;强化呈大小不等、结节状或环形,或呈簇状分布,中心线性强化、外周小点状结节环绕为特征性表现。

图10「指套样」水肿带

图11簇状分布的小结节样强化

图12线性及小点状结节强化

实战训练青壮年男性,因全面强直阵挛性抽搐就诊。

你能一眼认出是哪类寄生虫感染吗?回复可获取答案。

编辑:李娜









































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bfbz/4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