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系列之叶酸
2017-6-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叶酸(folate)
叶酸是正常细胞生长以及DNA合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血浆半衰期约为40分钟,人体内叶酸总量约70mg,其中1/3在肝脏,由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几种化合物组成,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深色、叶状蔬菜、柑橘类的水果、酵母、豆类、蛋类以及牛奶。叶酸为小肠所吸收,并且贮存在肝脏中。叶酸缺乏可能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还会导致身体无力、易怒、没胃口以及精神病症状,并最终导致严重的神经性问题。
叶酸缺乏可能由于不足的饮食摄入量,吸收不良或摄入过多影响叶酸代谢的药物所引起。妊娠期间摄入过多叶酸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酒精中毒,肝炎,或其他肝脏损伤疾病也可能导致过多叶酸的摄入。在血清以及红血细胞中的叶酸水平用于评估叶酸的状态。血清叶酸水平是最近叶酸摄入量的指征。红血细胞(RBC)叶酸是长期叶酸贮存的最佳指征。低水平的RBC叶酸值可表明长期的叶酸缺乏。
叶酸以及维生素B12都与甲硫氨酸合成的反应通道相关。任一个的缺乏都将导致该通道的破坏并且将导致相似的临床症状。该常见代谢通道还可能出现B12的缺乏破坏叶酸摄取到红血细胞中。这导致了即使在足够的叶酸摄入量的情况下RBC叶酸值仍然偏低。由于上述原因,在临床诊断检测中通常需要对两种维生素都进行检测。根据维生素是否缺乏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
缺乏症
叶酸缺乏时,脱氧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及氨基酸的互变受阻,细胞内DNA合成减少,细胞的分裂成熟发生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
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增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怀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小肠疾病能干扰食物叶酸的吸收和经肝肠循环的再循环过程,故叶酸缺乏是小肠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过量表现
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一般超出成人最低需要量20倍也不会引起中毒。凡超出血清与组织中和多肽结合的量均从尿中排出。服用大剂量叶酸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有:
1.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病人惊厥发作。
2.口服叶酸mg可能影响锌的吸收,而导致锌缺乏,使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
3.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害。
临床表现
1.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维生素B12缺乏尚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的临床类型有:
(1)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叶酸缺乏为主,我国以西北地区较多见,主要见于山西、陕西、河南诸省,常有营养缺乏病史,新鲜蔬菜摄入少又极少荤食,加上饮食和烹调习惯不良,因此常伴有复合性营养不良表现,如缺铁、缺乏维生素B1、B2、C及蛋白质。婴儿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应用山羊乳及煮沸后的牛奶喂养者母亲有营养不良患儿并发感染及维生素C缺乏易发生叶酸缺乏症维生素C有保护叶酸免受破坏的作用。
(2)恶性贫血:系胃壁细胞自身免疫性(毒性T淋巴细胞)破坏胃黏膜萎缩导致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好发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多数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但也有少数幼年型恶性贫血,后者可能和内因子先天性缺乏或异常及回肠黏膜受体缺陷有关。90%左右的病人血清中有壁细胞抗体60%的病人血清及胃液中找到内因子抗体,有的可找到甲状腺抗体,恶性贫血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显著萎缩,有大量淋巴、浆细胞的炎性浸润。叶酸缺乏症和遗传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家族中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于70%~95%的病例,也可先于贫血出现。胃酸缺乏显著注射组胺后仍无游离酸。
(3)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这组药物包括前述干扰叶酸或维生素B12吸收和利用的药物以及抗代谢药等。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分两大组:一组是用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者,另一组是应用上述药物无效者。
2.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在一项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在受孕前给予含叶酸的营养补充剂进行干预,能有效和明显的降低婴儿神经管畸形(脊柱裂和无脑儿)的发生另一项随机和有对照的试验也表明如果以前生过患神经管畸形孩子的妇女,当她再次怀孕前给以大剂量叶酸(4mg/d),能有效地预防下一个孩子发生神经管畸形增加叶酸摄入量预防神经管畸形的机制至今还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神经管畸形是由于复杂的基因和营养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叶酸与宫内生长迟缓的关系:妊娠妇女体内的叶酸水平和婴儿的出生体重有显著相关有报道妊娠妇女第3个月时血清和红细胞叶酸的水平(尤其是红细胞叶酸水平)可以作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预测指标同时孕妇的叶酸水平和流产、早产的发生率相关叶酸水平高,发生率则低。
4.叶酸和心血管疾病:叶酸形成N5-甲基THFA后将甲基转移至同型半胱氨酸上合成蛋氨酸叶酸缺乏时蛋氨酸合成受阻,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并可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成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充足的叶酸摄入对心血管病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并发症
以叶酸缺乏为主造成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好发于妊娠期和婴儿期。1/3的妊娠妇女有叶酸缺乏,妊娠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和产后,感染、饮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合并溶血缺铁及分娩时出血过多均可诱发叶酸缺乏症。
参考范围
1.血清叶酸:通过对份美国正常对象(叶酸食物预防普遍的人群)的血清进行测定,形成了预期范围。
正常值从3.56至20.0ng/mL(8.07至45.3nmol/L)。
正常参考范围3.56ng/mL或8.07nmol/L为正常
研究表明在浓度小于3ng/mL14或小于6.8nmol/L18时被认为是叶酸缺乏。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