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血栓及脑出血的区别

2018-6-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脑梗死、脑血栓及脑出血的区别!

一、脑梗死

1、脑梗死(脑梗、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脑梗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2、病因:脑梗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3、主要因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4、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5、治疗:本病应注意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1)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①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②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③稀释血液: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④溶栓:银杏黄酮、链激酶、尿激酶。⑤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肝素、双香豆素)。⑥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2)恢复期: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二、脑血栓

1、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2、发病原因: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3、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的病因,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4、临床表现: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5、治疗:脑血栓形成应根据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按不同时间分期来确定治疗方针、分期治疗。维持气道通畅,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等整体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扩血管治疗等其他治疗。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三、脑出血

1、脑出血(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2、临床表现: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3、高血压病: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在顾及其他所有诱因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强调一点的就是高血压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在高血压病长期作用的基础上,任何可以诱发血压短期增高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4、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以使病死显著降低。(1)内科治疗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经功能损害较轻,或者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2)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等。脑血栓与脑栓塞相鉴别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这两种疾病,常常易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缺血中风,其实又不是同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它部位栓堵塞脑血管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1、发病年龄:脑血栓发病年龄多较大多55岁以上;而脑栓塞则多发生20~40岁中青年身上。2、病史:脑血栓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而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3、起病形式: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而脑栓塞往往是活动中,特别是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4、症状表现:脑血栓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而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脑血栓与脑出血相鉴别脑血栓(缺血性中风)与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一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一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等。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进行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脑血栓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鉴别要点: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常在睡醒时出现症状,病情进展缓慢,偏瘫症状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越来越明显,意识常保持清晰。脑出血多因情绪激动、脑力紧张、使劲儿排便、用力举重物等,促使血压骤升而突然发病,病人突然感到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展到高潮,随即发生偏瘫和意识模糊或昏迷,昏迷时病人呼吸深沉,带有鼾声。有的病人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仅靠临床表现难以鉴别,此时则需要做椎部穿刺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CT)检查。此外,发生脑血栓时,病人需要应用脑血管扩张剂、血栓溶解剂和抗凝剂治疗。脑出血病人需要安静,应尽量减少搬动,最好就地救治以防止出血加重,可用止血剂,酌用降压药物。

银杏叶制剂——为您的血管洗澡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干燥叶。主产地为山东郯城、中国江苏邳州、广西桂林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最古老的起源久远的珍稀品种之一,是在地质时代曾占广大面积的植物种族,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中药志》记载它能“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浊降脂、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等功效。可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等。

银杏叶成分复杂,迄今为止,在银杏叶中发现的化合物已达多种。中国银杏叶之父、银杏叶水溶性制剂专利获得者孙载明教授介绍说:“银杏叶水溶性制剂技术的核心,一是提高银杏黄酮,特别是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二是更好控制有害成分银杏酸的含量;三是提高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和人体吸收率。”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血小板激活因子、自由基、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质类固醇、细胞电生理以及病毒感染等均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以下就银杏制剂临床主要应用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1.冠心病、心绞痛、血脂异常及颈动脉斑块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杏叶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有益于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清除超氧离子和自由基,改善心肌缺氧区血液循环、减少心肌缺氧时心室纤维颤动、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能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磷脂,改善血清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减少脂质沉积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往往伴有心功能减退、自由基代谢失衡、全血黏度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以及微循环障碍等。银杏叶可以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清除自由基,降低血粘度,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具备疗效好,降压作用稳定等优点。

3.脑梗死

银杏叶可消除血管壁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化,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临床可用于各种脑缺血的治疗。此外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并能降血脂,降血黏度,可用于治疗如脑缺血性中风、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4.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炎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而银杏叶中的黄酮、内酯等活性成分可以拮抗PAF、降低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以及改善血管通透性等药理作用,使血液备注流变学和动力学得以改善。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原降糖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银杏叶制剂,可对蛋白尿、空腹血糖、肌酐清除率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达到改善肾功能。

5.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指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以及混合性痴呆。其中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起病缓慢,发病与年龄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综合征。银杏叶中黄酮甙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拮抗PAF,促进微循环进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延缓痴呆的发展,改善老年人记忆,同时对中风导致的多发梗塞性痴呆和AD加重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

6.眩晕症

眩晕是一种对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纪觉或者运动错觉,是自觉的平衡障碍或空间位像觉的自我感知错误。临床根据病变部位以及眩晕性质的不同,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是前庭系统病变所致,是眩晕的主要病因,可伴有眼球震颤、平衡及听力障碍等。老年眩晕症是常见的系统性眩晕也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有临床观察表明: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及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眩晕比单用尼莫地平疗效显著。

7.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

银杏叶归肺经,具有敛肺平喘和明显的抗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银杏苦内酯明显阻断的PAF与血小板膜上的PAF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活性,减少血小板释放介质引起气管平滑肌收缩。

8.镇痛

分子药理发现:银杏叶中银杏叶总黄铜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痉作用,其镇痛作用弱于吗啡,但明显强于阿司匹林,提示银杏叶总黄铜是一种具备开发前景与价值的新型镇痛药物。

9.其他

现有报道显示:银杏叶制剂还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抗衰老、改善睡眠、突发性耳聋、抗癌化疗、下肢动脉炎、视力障碍、水肿以及过敏反应等疾病,还能改善肝功能和调节肠胃国内等作用。

总之,银杏叶制剂具备广泛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科研工作者对银杏叶制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是一种很有前途和应用价值的药物。

银杏叶制剂——为你的血管洗澡

参考文献:

[1]应周军,宋继芬,周君富.银杏叶制剂对心绞痛患者的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6(3):54-55.

[2]李淑琴,朱嘉宝,武宇洲.银杏叶提取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5(1):76-81.

[3]许洁,刘杰,陈杰.银杏叶联合氨氯地平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6(6):41-43.

[4]刘皋林.银杏制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上海医药,,37(3):8-22.

[5]秦劭晨,陈倢,黑赏艳,梁伟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1(12):-.

[6]郑希杰,徐运.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2(5):-.

[7]何芳,张霄,陈赫军,李洁,何世学.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2(3):-.

[8]张燕平.美金刚联合银杏叶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4(4):7-8.

[9]王静敏.银杏叶尼莫地平阿司匹林三联治疗老年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22):-.

[10]邓祯,谭玉萍,李瑞祥,张鹏飞.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哮喘的基础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8(4):71-74.

[11]王家珍,吕祖铭.银杏叶提取物在哮喘治疗中的可能机制[J].中国药房,,16(18):-.

[12]程光其.银杏叶制剂临床应用回顾与评价[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9(1):-.

[13]程斌斌,李长伟.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镇痛作用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11(2):96-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治疗白疗癜风用那些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10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