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发生与预防

2018-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糖尿病足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微细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卫生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肢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哪些因素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1、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常常伴随高脂血症,血糖、血脂异常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出现管腔阻塞,冬季寒冷的天气使血管痉挛加重供血不足,从而产生溃疡,并且难以愈合。

2、保护性感觉缺失:糖尿病可以并发足部周围神经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常引起肢端感觉异常,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痛、温觉减弱或消失,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重要易患因素。周围神经病变常引起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觉迟钝、痛温觉减弱等,使足部保护性感觉消失,形成典型的无知觉足,有无知觉足不能感知外来伤痛并作出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因而容易受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自主神经病变可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上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造成足部皮肤溃烂,肢端坏疽。

3、足部损伤因素:糖尿病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擦伤、磨损伤、修脚伤、碰伤、修甲伤,损伤后感染无疑是导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一旦足部有微小的皮肤伤口,极易感染,形成难愈性溃疡,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肢体坏疽,患者面临截肢。

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1、控制血糖达标是减少糖尿病足的前提。

2、定期下肢血管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管狭窄的情况。目前主要是采用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测出血管狭窄的情况。

3、做好足部日常护理。生活中不要穿硬的鞋子,鞋底不要太软太薄,以防硌伤足底;不要穿太紧的皮鞋;洗脚时水温不要太高,最好别超过40℃;发现下肢麻木、感觉异常、指尖针刺样疼痛,要及时应用药物治疗末梢神经炎,最好请专科医生诊治;剪趾甲更要小心加小心,因为稍有不慎造成皮肤破损,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结果。

4、经常做足底按摩。可以缓解足部缺血缺氧的情况,但手法要轻缓。

5、饮食上要控制高糖指数饮食的摄入,减少血糖波动。按时服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好血糖,平时拒绝油腻饮食和高糖指数的饮食,适量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6、血脂的调控也是十分必要的。脂代谢紊乱是造成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所以也要控制好血脂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10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