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介绍之粉萆薢
2021-2-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
2别名川萆薢、黄萆薢、土黄连、黄姜、赤节、土薯蓣、竹木。
3药材性状本品根茎竹节状,类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皱缩,常残留有茎枯萎疤痕及未除尽的细长须根。商品多为不规则的薄片,大小不一,厚约0.5毫米,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及不规则的黄色筋脉花纹维管束,对光照视,极为显著。质松,易折断。气微,味辛、微苦。
4性味与归经性平,味苦。归肾经、胃经。
5炮制方法
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6功能与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7药用价值现代多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周围神经炎、类风湿关节炎及高脂血症等。
主含甾体皂苷类、P-谷甾醇等成分。具有抗痛风、抗骨质疏松、抗心肌缺血、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1.萆薢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2.萆薢煎液或提取液可增加心肌代谢。3.同属植物山萆薢对稻瘟病菌、须癣毛菌及霉菌均有抑制作用。4.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
8用法及用量用量9~15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
9使用注意肾虚阴亏者慎服。
10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2、《药品化义》: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
11药材故事萆薢在我国多个省份都有生产,为什么萆薢在全国范围具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萆薢的品种有很多,在有的地方叫做“蛇头草”,有的地方叫做“粉萆薢”,但都具有治疗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等的功效,而萆薢分清饮最早记载于《杨氏家藏方》。杨氏家藏方》是由宋朝的杨倓所撰写。杨倓自幼饱读医书,对于行医看病,向来都是严谨客观,在书籍整理撰写方面规规矩矩,给后世医家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资源。而萆薢分清饮是其中的一首代表方。
说起萆薢分清饮,还有一个故事,话说一天有个病人痛苦不堪,前来向杨倓探寻方药以解决周身的不适。杨倓看到病人后,还没等杨倓开口,病人就说自己小便不爽,尿时白如米泔水,陆陆续续已多日。杨倓帮其把了脉,看了舌象。思索了须臾,便写下了萆薢分清饮的组方。病人便去药房抓药熬汤,服了几剂药,小便开始不浑浊了,就来杨倓家登门拜谢。观察此方配伍特点就不难发现,杨倓对萆薢的了解非常深,如萆薢配伍怀牛膝,萆薢祛风湿、止痹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二者合用扶正祛邪并施,用于治疗着痹之肢体重痛、腰膝酸软等症。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沛宝
两性疑问,产品咨询欢迎拨打--
投稿或你有故事,欢迎给沛宝留言联系哦
戳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