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前庭神经炎的相

2021-5-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陈英,裴婷,张海利

前庭神经炎(VN)是指一种急性发作的自发性及周围性眩晕,可伴有眼震、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但无耳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VN的总发病率占所有眩晕的3.2%-9%,人群发病率为3.5/10万。但VN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病因为①呼吸道病毒;②前庭神经占位刺激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③自身免疫炎性反应;④糖尿病,即糖尿病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VN可能的发病机制为:①前庭神经病毒感染学说,这一学说表明23%-%的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病史,血清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增加、部分有皮肤带状疱疹;颞骨病理改变为前庭神经退变;②前庭供血障碍学说,前庭迷路缺血或感染引起的迷路微循环障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在调节炎症生理过程的激活、增殖和分化中有重要作用,参与免疫调节。有学者认为维生素D对于VN的诱导和进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VN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对症治疗(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慢性期以前庭康复治疗为主。并且Kassner等的研究表明,急性VN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促炎蛋白和前黏附蛋白的升高与急性期反应同时发生,可能有助于疾病的诱导和进展,结合维生素D在炎症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可能维生素D缺乏在促炎过程中会间接加速VN的进展,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维生素D与前庭神经系统的关系

维生素D的来源、作用机制及意义:维生素D是一种甾体激素,在皮肤中合成,然后在肝脏中进行羟基化,最后在肾脏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serum1,25-hydroxyvitaminD3,1,25-(OH)2D3]。1,25-(OH)2D3与核维生素结合D受体(VDR)产生一种起转录作用的复合物,调控多种下游通路的因子增殖、分化和免疫调节,虽然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但是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selalm25-hydroxyvitaminD,25-(OH)D]比1,25-(OH)2D3更能准确的反映人体内维生素D的状况。因此,临床中常将测定的血清25-(OH)D水平作为评估人体维生素D状况的主要指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可调节循环中的钙和磷酸盐水平,而且维生素D的过量及不足与神经、内分泌、自身免疫、心血管及前庭疾病等也有关。

维生素D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功能:目前维生素D具有抗炎作用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13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