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研究进展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研究进展

魏千程,孟庆常,燕忠生,等

医院中医科,甘肃兰州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俗称“歪嘴风”,中医称“面瘫”、“口僻”,属“中风”范畴。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的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主要以口眼歪斜为特征,多为单侧性发病,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20-40岁年龄,起病急,严重可影响饮食、言语等。面瘫轻者,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失治或治不得法,病情迁延,预后不良。所以,对本病证的及时合理的诊治尤显重要。中医中药是治疗面瘫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由于个体的体质、环境及气候不同,加之医者临床经验的不同,目前临床上关于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方法很不统一,让广大临床工作者莫衷一是。现就临床有关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1、使用古方

王文涛[1]以牵正散加减(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秦艽、白芷、蝉衣、防风、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全蝎、白附子、僵蚕、甘草),口眼瞬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治疗例,痊愈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0%。

田茂琼等[2]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桂枝、全蝎、僵蚕、橘络、甘草)治疗38例,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药渣再加水煮沸取药液待温,用毛巾浸渍药液敷患侧面颊,1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共2疗程,治愈率73.6%,总有效率%。

李伟等[3]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温针治疗本病38例,获效者最短5天,最长21天,治愈率78.95%,总有效率为94.74%。

吴振成[4]采用附子理中汤重用附子(焦白术、附子、力参、干姜、升麻、柴胡)治疗,每日1剂,清水久煎,14天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

吴绍彬[5]以《温病条辩》中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甘草、连翘、薄荷、芦根、地龙、蜈蚣)治疗面神经炎属风热证,恶风者加荆芥、防风,耳后疼痛者加龙胆草、僵蚕,小便短赤者加虎杖,舌苔黄厚加制半夏、黄芩,药渣另加水再煎,温洗患处,总有效率97.0%。

2、辨证论治及自拟经验方

赵建国[6]临床辨证分为4型,(1)风寒袭表,治宜温散寒邪,选方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袭表,治宜疏风清热,选方银翘散加减。以上两型临床多佐以利水渗湿药如茯苓、竹叶、冬瓜皮。(3)痰瘀内阻,治宜祛风化痰,方选桃红四物汤和二陈汤加减。(4)风痰阻络,气血亏虚,治宜祛风化痰,补气养血,方用牵正散加黄芪、当归、鸡血藤等。

姜玲[7]分期治疗此病,急性期即发病后第1-7天,针刺治疗宜远部取穴,避免局部取穴。穴取合谷、列缺、曲池、足三里、大椎。列缺、曲池、大椎行针刺泻法,合谷平补平泻,足三里行针刺补法。再配以面部闪罐疗法以引邪外出;主要以牵正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风寒加防风、桂枝、白芍、甘草、大枣、川芎;风热加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甘草;如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为病及阳明胃腑,则加石膏、知母、大黄;兼兼耳后、耳下疼痛,听觉过敏,甚至见疱疹者为病及少阳,则加龙胆草、栀子、丹皮、板蓝根、甘草。急性期应恰当运用西药治疗,以尽快消除局部水肿,尽量减轻神经损害程度。静止期即发病第8-15天,此期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针刺以局部取穴为主,并配以远部取穴。穴取翳风、阳白、四白、颊车、地仓、足三里。局部穴位以中等刺激强度为宜,足三里以针刺补法,余穴均平补平泻。中医以白附片、全蝎、僵蚕、蜈蚣、白芷、地龙、赤芍、山药、陈皮、葛根为主,并根据证型加减。恢复期即发病后第16-30天,症状基本好转。此期针刺以近部取穴为主配合远部取穴,并加透针、深刺和电针治疗,刺激强度较静止期加大,以唤醒神经功能。穴取足三里、太阳、颧髎、翳风、三阴交、血海。若额部症状重,则用阳白一穴三透,透攒竹、丝竹空、头维;若口角歪斜者用地仓一穴三透,透颊车、夹承浆、迎香;中药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随症加减。兼并发症期,即发病30天以后仍未见好转,甚至出现并发症,如面肌痉挛、面肌挛缩、口角歪向患侧出现“倒错”现象等,此时取穴与恢复期大致相同,但刺法迥然不同,局部穴位应少取、浅刺,不宜刺至肌层,可行毛针刺法,不可用电针,可用艾灸患处等方法;远部取穴则可刺至肌肉层,用补法;中药选用四物汤合玉女煎随证加减。

贾顺利[8]以自拟祛风通络汤(秦艽、威灵仙、防风、白芷、白芍、川芎、当归、蜈蚣、全蝎、乌梢蛇、僵蚕、白附子、甘草)治疗面神经炎,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风寒表实证加荆芥、紫苏叶;表虚证加桂枝;里热证加大黄、生地;气虚加黄芪,总有效率为97.14%。

范济平[9]自拟益气牵正汤(黄芪、当归、川芎、红花、穿山甲、牡丹皮、丝瓜络、桂枝、羌活、天南星、白附子、僵蚕、全蝎、蜈蚣),麻木明显时,加鸡血藤、夜交藤,耳前后疼痛明显者,加川芎、羌活、蜈蚣,气虚自汗及病久者,重用黄芪。治疗例,痊愈例,显效72例,好转49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78.9%,有效率为98.4%。

夏基专[10]自拟变通玉屏风散合牵正散(黄芪、桂枝、防风、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当归、川芎、白芥子、丹参、乳香),风寒重加桂枝至30g,制川乌、细辛、白芷;风热重者加忍冬藤、丝瓜络、柴胡、黄芩;兼高血压者加钩藤、草决明。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痊愈率%。

3、针灸及其他疗法

郑魁山[11]教授认为面瘫系气血不足,营卫失调,风寒侵袭阳明、少阳经络所致,以正虚为本,风寒为患,治当温通经脉。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家传手法,郑魁山教授独创温通针法,该手法将热补法激发的经气通过传导源源不断地通向病所,具有温补正气,激发经气的作用,并通过守气而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再配合祛风活络方[12](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可以达到通调气血、温润经筋、恢复面神经功能等效果。同时提出在面瘫接近治愈时,针足三里、内庭、太冲等远隔穴位,可防止面肌痉挛发生。

贾成文[13]教授将面瘫分为3期,初期为急性期,发病第1-7天,以宣泄表邪为主。中期及发展期,为发病8-15天,以清热活血通络为宜。后期又称恢复期,约发病16-30天,以调理气血,补法为主,配合灸法。提倡取穴少而精,宜轻宜浅,标本兼治。王子臣等[14]亦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愈显率为90.3%。

谢建谋等[15]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例,痊愈例,显效8例,最短治疗5天,最长治疗35天。华琰等[16]采用割治法治疗本病56例,治愈51例,好转4例,1例无效,有效率达98.2%。刘晓娟[17]用盘刺、毛刺为主的手法治疗面瘫65例,痊愈58例,显效7例。

王彤等[18]采用激光穴位照射结合中药导入治疗面神经炎46例,并设立对照组对比,10天为1疗程,共3疗程,第1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4%,39.3%;第2疗程有效率分别为89.1%,67.9%;第3疗程有效率分别为%,.3%。各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刘丽秀等[19]采用中药熏洗加局部按摩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94.64%,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邵静宜等[20]在电针及药物结合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面神经炎,实验组治疗3周,治愈率达94.3%,对照组3周后治愈率达7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在康复速度和疗效上明显优于单纯电针辅以药物治疗。

高青等[21]采用面肌功能康复训练(面瘫操)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23例,并设立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配合面肌康复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同时研究显示,面瘫等症状体征开始好转和恢复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痊愈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配合面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炎可明显缩短疗程。

宋守军[22]用蜂针治疗面瘫30例,并设立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有才等[23]用蜂针加三棱针放血疗法治疗面瘫58例,治愈46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

何智芳[24]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80例,治愈54例,占67.5%,总有效率达93.7%。在全部有效病例中,最短1个疗程,最长达3个月,平均1.5个月。叶天申等[25]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35例顽固性面瘫,治疗后以改良Portmarm评分法(RPA)评分明显增加。王耿介[26]采用正颜汤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治疗组23例,治愈1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对照组21例,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面神经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不足,由于它本身存在着自愈倾向,自愈率无明确统计,有待于进一步统一疗效标准。再者中医证型、治法方药及针刺选穴、手法及针刺时机的选择等等均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各家报道不一,单一治疗效果更差,仍需临床摸索,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文涛.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例[J].河南中医,8,28(8):87.

2田茂琼,何明会.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9,5(4):99.

3李伟,吴鸿霞.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温针治疗面神经炎38例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8,5(1):79.

4吴振成.附子理中汤重用附子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9,49(23):53.

5吴绍彬.桑菊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J].广西中医药,9,32(4):46.

6李亦文.赵建国治疗面神经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7,23(1):36.

7罗丽丹,蒋家旭.姜玲主任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J].河南中医,6,26(11):21-22.

8贾顺利.祛风通络汤治疗面神经炎70例[J].中国民间疗法,9,17(6):22.

9范济平.益气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例[J].河南中医,3,23(10):22.

10夏基专.自拟变通玉屏风散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8,22(7):85.

11王允娜,赵海红,王玮.郑魁山教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6,13(6):36.

12郑魁山.郑氏针灸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0:.

13董鸿智,许小春.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7,30(3):62-63.

14王子臣,王声强,武连仲.“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22(7):.

15谢建谋,张敏.浅刺不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17(2):43.

16华琰,王志琼.割治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9,11(3):24.

17刘晓娟.盘刺、毛刺为主治疗面瘫65例[J].中国针灸,2,23(2):.

18王彤,赵梅英,傅如华,等.激光穴位照射结合中药导入治疗面神经炎4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9,15(7):-.

19刘丽秀,张军.中药熏洗加局部按摩治疗面神经炎56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9,32(2):45-46.

20邵静宜,曹子萍,赵文杰,等.高压氧与电针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价值[J].齐鲁护理杂志,9,15(15):.

21高青,张世忠,汪元军.46例贝尔氏麻痹面肌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评价[J].遵义医学院学报,9,32(1):41-42.

22宋守军.蜂针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1,24(2):39.

23黄有才,赵玉仙.蜂针加三棱针放血治疗面神经麻痹5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3,16(1):34.

24何智芳.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80例[J].针灸临床杂志,1,17(3):25-26.

25叶天申,谢文霞,张劲军.针灸加注射弥可保治疗顽固性面瘫35例研究[J].江西中医药,3,34(3):40.

26王耿介.正颜汤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9,16(8):95-96.

点击右上角按钮发送到朋友圈跟好友一起分享错过了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如何







































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2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