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清晨起床,面对镜子你最恐惧的是
2016-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今日导读
清晨起床,面对镜子你最担心什么,也许是发现自己满脸雀斑;也许是满脸皱纹;也许是满脸水痘;我想告诉你的是,最让你感到恐惧的是这个————面瘫。
·面瘫是针灸的主要临床适应症之一·面瘫的概念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实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中医又称之为“口僻”、“口眼喁斜”、“卒口僻”、“引口移颊”。
临床表现患侧面部肌肉瘫痪,眼睑闭合不全,皱额、蹙眉均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噘嘴及吹口哨困难,或有听力减退,乳突处疼痛等;本病应该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外伤等引起的周围神经麻痹及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疾病。
针灸基本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脉。取局部穴位和手足阳明为主。主穴选取阳白、四白、太阳、地仓、翳风、下关、颊车、牵正、风池、颧髎、合谷。
针灸治疗宜及早干预周围性面瘫一般急性期为7天,这一段时间很多患者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所以,及早干预治疗,阻止面神经炎症的进一步加重,促进水肿的吸收,缩短面神经受压时间,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但需注意手法要轻,避免不良刺激。并且要告知患者面瘫的疾病发展过程,可能在一周内病情会有加重,属于病情的自然进展过程,与针刺无关,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如果患者心理负担过重,急性期可以采取灸法与远端针刺取穴治疗,远端腧穴行泻法,手法宜轻。病情稳定后再行局部针刺治疗可配合灸法。
急性期灸翳风可收良效
在临床针和灸同等重要,面瘫多是因感受风寒而发,灸法温通作用较针法为优。翳风穴,有祛风通络之要穴,且深层为面神经干从乳突孔穿出处。故急性期每日灸翳风半小时,能祛风散寒,通络消肿,促进面神经水肿的吸收。
根据定位诊断选择配合使用激素面神经损伤部位的高低可通过周围性面瘫的早期表现进行定位诊断,区分病变在面神经管还是茎乳孑L以外。如病变在面神经管,由于鼓索受累,患者舌前三分之二味觉丧失,唾液分泌缺乏。病变在茎乳孔以外,舌无味觉障碍。对于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即神经损伤在面神经管以内的,无激素禁忌症者,急性期应该给予激素治疗,以迅速控制炎症水肿,减轻面神经的损伤程度,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而无味觉障碍者多数预后良好,并有自愈倾向,不必使用激素。
依据病变时期合理选择使用电针A、急性期不宜使用电针:电针的刺激相对较重,急性期仍以轻手法为主,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或者引起面肌痉挛、倒错等并发症的发生。
B、波形以疏密波为佳:疏密波兴奋效应明显,促进气血循环及瘫痪表情肌的肌力恢复。 C、电针刺激强度应适中:因为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对于电针的耐受度不同,故临床多“以知为度”,即以局部肌肉微见跳动,患者能耐受为度。需注意患者的心理,不少患者有刺激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的误解,常强忍不适。故应告知患者,并非刺激越重越好,而以患者自感舒适为度。这样,既能起到治疗作用,又避免了高强度的刺激造成的伤害。 D、电针使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电针的刺激以5~15分钟为宜,不宜刺激过长时间。急性期刚过,初次使用电针,刺激时间宜短,5分钟左右即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适当延长电针使用时间,但不宜超过15分钟,以免过长时间的刺激,反而加重神经肌肉疲劳,影响康复,甚至可能发生面肌痉挛等后遗症。
注意与患者沟通多数面瘫患者可以完全治愈,治疗前要与患者交待清楚病情,如能告知患者治疗大体所需疗程与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理负担会小很多。也可防止某些患者出现病急乱投医,而造成失治误治。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针灸治疗后应避风寒、必要时可佩带口罩围巾。要注意休息,及饮食禁忌等。在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常用手掌轻揉患侧面部,以发热为度,常做闭眼及收缩口角等运动,从而使面神经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针灸是首选方法总之,面瘫如治疗不当,发展到后期极易出现联动、面肌痉挛、倒错等后遗症状。这些后遗症状临床治疗都非常困难。故面瘫的治疗不能只看近期疗效,更要注意远期后遗症或并发症的发生。故临床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应当选择刺激强度适中,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面瘫有良好效果,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康复科健康更多资讯请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