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拾丨怎样回收二氧化碳

2017-3-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碳,作为一切有机物的骨架元素,它造就了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生物圈,碳基生命的存在让地球从36亿年前摆脱了死寂和荒芜,并最终诞生了人类文明。而维持人类文明运行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基础,无不是直接或间接在利用含碳化合物。就连推动人类发展的能源,目前依然需要大量的碳。

但是,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显然有点困扰到人类了。

每次呼吸,我们的身体都在将固定状态的碳元素转化成非固定状态,向大气中排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本身是大气的正常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有机态碳和无机态碳(如碳酸盐等)的中间物质。在自然界中,演化产生了多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定的形式的有机物的途径,而拥有这些途径的生物,被称为“自养生物”。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得大量原本处于固定状态的碳进入大气,从而逐渐提高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导致了包括温室效应在内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单凭植物自身的固碳作用,已经无法保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

在生物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本质上是由多个酶“接力”进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物质作为“接受者”来结合二氧化碳,并随之开启下一步的反应。并且在得到最终产物之后,这个“接受者”又能够恢复到原本的样子,从而完成一个固定碳的循环。在植物中,这一过程被称为“卡尔文循环”:

作为光合作用里碳反应的一部分,这一循环能够帮助植物固定二氧化碳。充当“接受者”的1,5-二磷酸核酮糖(Ribulose-1,5-disphosphate,RuBP)。由于接受二氧化碳是一个羧化过程,催化这一步反应的酶被称为RuBP羧化酶(RuBisCO)——作为二氧化碳固定中最为关键的酶之一,RuBisCO实际上是地球上总量最大的一种蛋白质。

然而,演化并非尽善尽美。RuBisCO尽管被绝大多数植物选择作为碳固定中的第一个羧化酶,但它依然存在效率偏低、而且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缺陷,这限制了碳固定效率的提高。

那么,人类是否能够模仿自然界中存在的固碳过程,来发展出一套人工的固碳通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在11月18日的《科学》杂志上,一组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就利用合成生物学在细菌中重建了一套全新的人工固碳通路[1]。

取材三域,

打造一条高效的碳固定通路

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羧化酶,科学家们对所有已知的羧化酶系进行了生物化学和酶动力学检测。最终,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一类被称作ECRs的体系上——它能够专一且高效的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达到前者的2-4倍。它来自α-变形菌及链霉菌体内。

经过进一步筛选,他们从ECRs中找出了“第一颗龙珠”——巴豆酰-辅酶A羧化/还原酶(CCR),这就是人工固碳过程的第一个催化酶。而充当二氧化碳“接受者”的分子,则就是巴豆酰-辅酶A。

当然,确定了起始的羧化酶和接受二氧化碳的分子,只是走出了第一步。随后还需要有一系列还原酶、脱氢酶类参与,来执行后续的二氧化碳固定和巴豆酰-辅酶A的还原过程。借助与第一步类似的方法,科学家们如凑齐七龙珠一般,在9种不同的生命体中找到了完成整个过程所需的17种酶类。

这9种生命体,分别来源于整个生物界的三大域——古菌域、真细菌域和真核域,真可谓是集生物界的“精华”于一体。

不过,人们还是不满足于“拿来主义”。自然演化而成的这些酶类,依然有值得改造和提升的空间。例如在固碳循环中起到脱氢作用的甲基琥珀酰辅酶A脱氢酶(Mcd)的效率,就不太尽人满意,成为了反应中的限制步骤。因此科学家们又操起了基因工程这把“手术刀”,修改了Mcd中的三个氨基酸,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用氧气分子作为氢受体的甲基琥珀酰辅酶A氧化酶(Mco)。这样大大加快了这一过程的反应速率。

通过对来源于不同生物体酶的组合与改造,科学家们最终构建起了一条能够固定二氧化碳的全新的通路,这一通路是完全人工构建的,自然界中从来没有存在过。科学家根据这一通路中三个关键中间化合物的名字(巴豆酰辅酶A、乙基丙二酰辅酶A、羟丁酰辅酶A)的首字母命名为CETCH通路。经过优化,这一通路的固定二氧化碳的速度可达5nmol每分钟每毫克蛋白——可达到相当于卡尔文循环的十余倍的程度。这条全新的碳固定通路,能够源源不断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苹果酸,一种可以被后续利用的有机物。

CETCH通路不仅固定二氧化碳速度更快,并且对能量的利用率更高。尽管目前构建的CETCH通路还必须在体系中加入能量来源和氢受体,如ATP和NADPH等,但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设想将这条通路和光合作用中生成能量的光解和电子传递途径结合起来,来进一步实现可持续性的人工二氧化碳固定。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无论是对于有机物的合成,还是缓解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条全新的人工二氧化碳固定通路的构建,体现出了合成生物学的巨大潜能。在人们对生物体内不同酶和代谢通路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加深了解后,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已经存在的代谢过程中单一酶或过程进行“微调”,而是致力于整合不同功能的酶,组合成为全新的代谢通路,更好的进行某一生物过程,甚至实现自然界中从未出现过的新的生物过程,这正是合成生物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相信,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以及发挥人们的想象力,还将有更为神奇、更为有用的生物代谢过程,在合成生物学家们的手中成为现实。

---SESE---

本文转载自“科学人”

文字编辑:钟晓云

责任编辑:钟晓云

欢迎投稿

xinmei

.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6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