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视觉异常的抗感染药物
2017-6-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7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也是很多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窗。作为一名抗感染药物专业的临床药师,我简单总结一些能够引起视觉异常的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引起视觉异常的报道较多,其中最多见的有抗真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恶唑烷酮类、喹诺酮类等等。
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视觉障碍(12%-30%),有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外文文献的描述[1],临床表现主要为视觉改变、视力改变、视力模糊、畏光或对亮度敏感提高、间歇性色弱、视觉阻断、出现光点及波形、恐光症等症状。通常为轻度,持续时间短,一般60分钟内自然缓解。
伏立康唑引起视觉障碍的机制尚不明确,作用部位似乎局限于视网膜,可能与较高的血药浓度有关。伏立康唑还与多种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治疗期间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应重视患者视觉功能的监测,对于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合并用药等因素,在使用伏立康唑更易发生不良反应[2]。
另外,多烯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偶可引起弱视、视物模糊或复视,发生率约为1%-5%,具体机制不明。
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是抗结核药物中较常引起视觉异常的药物,多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视野减小,视力变化可为单侧或双侧。视神经炎每日按体重剂量25mg/kg以上时易发生。若每日剂量超过15mg/kg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每日检查视野、视力、红绿鉴别力等。一旦出现视力障碍或下降,应立即停药。
链霉素、异烟肼等也可引起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
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说明书中提及到上市监测中曾有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有时进展至失明的报道,主要出现在应用利奈唑胺超过推荐的最长应用时间(28天)的患者中。在利奈唑胺治疗小于28天的患者中,有视力模糊的报道。多数视神经病变可于停药后缓解,但周围神经病变并非如此。如果患者出现视力损害的症状,如:视敏度改变、色觉改变、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应及时进行眼科检查。
对于所有长期(大于等于3个月)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及报告有新的视觉症状的患者,不论其接受利奈唑胺治疗时间的长短,均应当进行视觉功能监测。如发生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应进行用药利益与潜在风险的评价,以判断是否继续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视觉异常的不良反应属于罕见现象,国内也仅有4例关于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致视觉异常的报道,均为男性,其中3例为老年患者,2例有糖尿病病史,涉及到的药物有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3]。
2例患者应用加替沙星均出现视物模糊,其中一例于首次给药后20分钟出现视物模糊,未予特殊处置,症状逐渐缓解,2天后恢复正常,另一例患者第二天用药结束后3h出现视物模糊,自诉周围物体灰蒙蒙,第三天用药约20分钟时自诉视物模糊较前加重,给予抗过敏治疗,约3h后症状逐渐缓解;应用莫西沙星的患者用药后第二天出现视觉异常(灰视),停药后第二天患者视觉异常、幻听、幻视等症状较前减轻,期间未干预治疗,停用莫西沙星5天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虽然喹诺酮类药物导致视觉异常的报道较少,但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注意输液过程,对于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其他药物
除了上述抗感染药物外,还有一些抗感染药物在较大量和较长期应用时偶可对视神经产生一定毒性。氯霉素长期口服或滴眼,有引起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的可能;有报道五水头孢唑林钠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相关[4];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等对视神经也有影响。
对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视觉异常的患者,首先应考虑药物引起的可能性,要做到及早发现,重点监测,及时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的继续恶化。参考文献
[1]王冬,曹江,江学维等.伏立康唑引起视觉障碍的文献计量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5(6):-.
[2]高静,吴云,云筠筠.注射用伏立康唑致患者视觉障碍2例分析.抗感染药学.;12(3):-.
[3]吴萍,王明丽,邹素兰,许建平.左氧氟沙星致视觉异常1例并文献分析.中国新药杂志.;21(8):-.
[4]陈锡创,尤晓红,冯锦华,洪远等.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致视觉异常1例.医院药学杂志.;34(8):.
治疗皮肤病医院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