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2017-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足和其他危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旨在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移植治疗,观察其在移植后1、3、6个月时血糖控制情况、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神经电生理各指标的变化,并探讨HUC-MSCs移植治疗DPN的可能机制。

血糖控制情况移植后,有6例(18.75%)完全停用降糖药物,仅通过注意饮食和运动来调整血糖;有24例(75.00%)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较移植前下降;有2例(6.25%)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剂量与移植前比较无变化。移植后1、3、6个月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移植前下降(P均<0.05,表2),其共同的变化趋势为术后第1个月下降最明显,术后3个月时继续下降,但幅度较第1个月时平坦,第6个月时较第1、第3个月时略升高,但仍低于术前值。

TCSS评分移植前TCSS评分为(6.81±4.37)分,移植后1、3、6个月时分别是(4.25±3.22)分,(3.50±2.54)分和(3.50±2.91)分,移植后各时间点较移植前TCSS评分均降低(P<0.01),说明移植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神经电生理变化患者术前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引出率分别为%、%、18.75%(6/32)和0%(0/32);治疗后,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引出率分别升至37.50%(12/32)和25.00%(8/3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正中神经的运动末梢潜伏期、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末梢潜伏期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变化趋势为术后第1个月改善最明显,6个月内均有持续疗效。

其他反应有4例(12.8%)于介入术后第2天发现术区有皮下渗血,直径6~10cm,嘱患者适当减少下肢运动,5~7d自行消退,考虑与介入术后过早活动有关;有植术后24h内有一过性中、低热(<38.0℃),给予物理降温后可降至正常。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进行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一般状况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

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说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情况同样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移植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各观察指标的总体变化趋势为术后第1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内均有持续疗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治好的吗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8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