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预防功课做得好,不良反应发生
2021-3-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不良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其中,可预期的毒副反应是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生率的。归纳起来,预防措施可以用“四看三改二记一查不任性”来概括。
四看——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
看适应证,也就是药品的作用与用途。服药一定要在适应证范围内,避免错服。
看用法与用量。说明书上的药品用量通常指成人剂量,儿童剂量则要根据年龄或体重计算。有些药品也有注明儿童用量的。
看不良反应。说明书中会列出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的自我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看注意事项。说明书会列出药品的慎用、忌用和禁用对象。对于有禁忌证的,绝对不能服用。慎用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小心使用,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同时,还要注意药品的规格、贮藏方法和有效期(保质期、失效期)。
三改——在了解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后,可预先作出某些改变以减轻不良反应
改换药品剂型。例如阿司匹林对胃肠刺激性大,改用肠溶制剂可减轻刺激性。
改善服用方法。例如有胃肠反应的药物宜饭后服,有嗜睡不良反应的药物宜睡前服等。
改为联合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例如异烟肼与维生素B6合用,可减少周围神经炎的发生。
二记——记住与自己相关的用药特点
牢记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不管是自己购药还是医生处方开药,都要让医生或药房的药师知道自己过敏的药物名称,避免再用过敏药物。
对自身疾病要心中有数。如有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肾功能障碍,或有溶血反应、红斑狼疮等重要基础疾病。
一查——应定期检查有关的指标
对于长期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应根据药品经常出现毒性的时间做相应必要的检查。例如应用氯霉素应检查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预防白细胞减少。需尽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防止不良反应加重。
不任性
不应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不能随意延长疗程或突然停药。
以上内容节选自《家庭用药那些事儿》。本书遵循科学、生动、趣味、实用的原则,以易懂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系统归纳药物选择与使用原则、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家庭储药与家庭药箱的配置、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与应对、特殊人群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等药品安全基础常识。
往期回顾
如何准确阅读药品说明书?
今日科普
哺乳期用药的两大误区
今日科普|饮料+药物=毒药?
科普
抗生素≠消炎药!别傻傻分不清!
人卫药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