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超能力神奇的原始反射
2021-2-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新生儿的超能力——神奇的原始反射
很多新手宝宝爸爸妈妈将手指放入宝宝的口中,他会自然地吸吮,爸爸妈妈把手放到宝宝的手掌时,宝宝会立刻握紧……不少爸爸妈妈都被宝宝的这种“爱语”感动,其实那只是宝宝的原始反射,是不是很令人惊讶呢?
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掌管身体机能的中枢神经仍在发育,其身体功能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主要靠脑干及脊髓的反射动作,这些动作无需思考,会对刺激做出立即的反应。在宝宝长大,脑部逐渐发育成熟后,这些动作会被抑制下来,慢慢地自然消失,而早期的姿势反射则会慢慢被更成熟的神经肌肉动作取代。
1.可爱的觅乳反射
如果你用指尖轻轻触碰宝宝的脸颊、嘴唇或者嘴角,你会发现宝宝自动张口并把脸转向被碰触的那一边;若轻触其上嘴唇,宝宝的头会往后仰;轻触下嘴唇,下巴则会向下压,试图寻找碰触的来源,这就是萌宝的觅乳反射。
觅乳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而表现出的求生需求,当宝宝饥饿时,寻乳反射会特别明显。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认识到当肚子饿时,用哭来表现就会有人来喂奶,于是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达需求,一般6个月左右这种反射就会消失。如果婴儿出生6个月后这种反射仍然存在,就可能会在吞咽、吸吮等动作或发音清晰度和手部灵巧性上出现问题。
2.爱吃的吸吮反射
如果你将手指放入宝宝的口中,他会自然地吸吮,而且也常会吸吮自己的手,甚至直接吸吮接触到嘴唇的东西。宝宝的吸吮能力佳,摄取足够营养的能力就不成问题。
吸吮反射一般不会消失,但会随着成长而变成一种可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从吸吮进展到咀嚼阶段。如果婴儿出生4个月后这种反射仍然存在,就可能会在吞咽、吸吮等动作或发音清晰度和手部灵巧性上出现问题。
3.美味的吞咽反射
宝宝出生后在喝水和吃奶时都会进行吞咽,其实宝宝在胎儿时期就会吞羊水,这是一种吞咽反射。这种功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慢慢成熟,有时宝宝快要将液体呛入气管时,身体还会出现咳嗽反射或呕吐反射来保护。出生后的宝宝吞咽反射基本已经健全,但是偶尔还是会因为溢奶或吃奶太急而有咳嗽的反应,甚至出现轻微的呕吐,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吞咽反射并不会消失,而且小宝贝的整个口腔运动会随着呼吸、吸吮与吞咽等动作而发展,从而使得喝奶更加顺畅。
4.感动的抓握反射
当你的手接触到宝宝的手掌时,宝宝会立刻将你的握紧;此时做为妈妈的你,有没有为宝宝这种依依不舍很感动呢?其实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啦。若是刺激脚掌,则脚趾头会立刻向下,脚掌紧缩(足把握反射)。
抓握反射通常在2~3个月大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宝宝开始学习抓、握、捏等精细动作的运用,有时也会持续到5~6个月大;脚底反射则能持续到宝宝10个月大。
如果抓握反射延迟,将会阻碍小肌肉群的发展,影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控制性,特别体现在书写时的握笔动作上。同时,由于手与口之间的持续性关联,有可能会降低发音清晰度,造成讲演困难。
5.拥抱的蒙洛氏反射
当你用一只手支撑住宝宝的肩膀,另一手将其头部抬高15度,再突然让宝宝的头轻轻往下坠落,这时会看到宝宝的两手臂会先伸直且外展,手掌也张开,脊柱与躯干亦伸直;之后手臂弯曲成拥抱状,手掌也握起拳头,整个人像吓了一大跳的样子,往往还伴随大哭。这就是“蒙洛氏反射(或称拥抱反射)”。有时突然出现大的声音或震动时,宝宝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被称为“惊吓反射”。通常出生后前8周是小宝贝惊吓反射最强烈的时期。
拥抱反射通常到了3~4个月大之后就会消失。
动作的意义:通过蒙洛氏反射,可观察婴儿神经传导路径及两只手的功能是否正常。有些婴儿可能有臂神经丛损伤,使得反射反应只出现于单边;反射动作过于频繁、剧烈,或出生后很快消失,需怀疑可能的神经病变;超过6个月还有明显的蒙洛氏反射,则要仔细检查评估。
6.厉害的牵引反射
宝宝平躺时,握住宝宝的双手,并顺势往上拉,此时宝宝的脖子先往后仰,然后会用力往前方提起,手脚会自动弯曲,看起来仿佛想要自己撑起来似的。
消失时间:头颈3个多月后就较能自主活动了,也较不易东倒西歪了。
动作显示意义:此检查用于评估宝宝的肌肉张力状况,宝宝刚出生时会利用此反射稳定头部的姿势和位置,等到大约3个月时就能真正靠自己的力量抬头了。
7.神奇百分百的踏步反射和抬步反射
扶着宝宝的腋下,使宝宝保持站立姿态并让脚着地,当他的脚底碰到硬物时,会自然地做出交替往前踏步的动作,这一连串的反应即为踏步反射。如果在他的前方放置一个硬的障碍物,当宝宝脚背接触到障碍物,还会抬起脚踩上去好像要迈步似的。事实上,宝宝要等到约1岁时才会走路呢!
消失时间:通常在宝宝8个月大后变得不明显。
动作的意义:婴儿会有此反应,是因为脚掌和脚背接受到刺激,刺激经由神经传导至脊髓,引发反射,使髋与膝关节弯曲,产生踏步走路或让脚抬起来踩上障碍物的动作。早产儿也有此反射,但往往是以脚尖着地,与足月儿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地的“步行”动作不同。
8.帅气的不对称颈反射
将仰躺的宝宝的头转向一侧,其同侧的手脚会伸直,对侧的手脚则会弯曲,犹如“拉弓射箭”的动作。此反射并不一定一出生就有,妈妈最好等宝宝约1个月大后再试试看。
消失时间:通常在宝宝6~7个月大时消失。
动作的意义:部分学者相信这种反射在胎儿期即已出现,其有助于胎儿肌肉张力的成熟,甚至可以帮助生产;在出生后的数周内,此反射动作能阻止新生儿翻身,并且反映宝宝初期的手眼协调。正常情况下,每次检查不一定都能引发这种反射,若每次操作都会引发明显的反射,要考虑为异常的反应;时间过久反射仍未消失的宝宝,日后其需要手眼协调的动作(如写字、平衡、运动等)往往会受影响。
新生儿的反射动作可以用于评估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在新生儿身体检查项目中,会以这些反射动作加上肌肉张力、粗细动作等项目,作为评估新生儿神经、肌肉发展情形的参考。
如果宝宝抓握反射完全消失后又再出现,或仅单侧出现此反射,则可能有神经病变。如果宝宝没有出现惊吓反射或者不明显,妈妈要注意宝宝的听力问题。如果某些反射动作出现的频率和反应过于频繁、剧烈,或该消失时未消失,都属于异常状况,可能与宝宝脑部及中枢神经的病变或某些疾病有关,必要时,应让宝宝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与诊治。
如果连突然的巨大声响也不能吓到宝宝,除了怀疑有神经病变以外,妈妈还得留意宝宝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对于听力缺损的宝宝,声音刺激较不容易引起惊吓反射。据统计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双耳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的听损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一,若加上双耳或单耳轻、中度感音神经性听损,发生率则高达千分之三,这样的几率并不算低。听力缺陷不易察觉,等到发现时,往往已影响宝宝的语言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专家建议,父母不妨让新生儿在出生后接受听力筛查,以期早发现异常早治疗,以免使听力缺陷儿错失语言学习的黄金期。
门诊简介
儿童保健与康复医师团队
一群有爱心的医生团队
儿童保健与康复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0-6岁儿童健康体检;入园(学)体检;儿童保健、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高危儿随访、新生儿疾病及出生缺陷筛查;早期脑损伤、高危儿筛查;小儿营养;综合素质评估;发育行为疾病(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构音障碍、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肢体运动姿势管理(走路姿势异常、扁平足、O型腿、X型腿、脊柱侧弯、周围神经炎康复、臂丛神经损伤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和康复评估等。
1号楼门诊:儿童保健及康复科、儿童发育行为科
门诊预约-
素材整理/赵莹莹
编排版/董宠凯
审核/张继华
图片及部分素材侵删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