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血脂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三酰甘油(TG)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的降低。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主要调脂药物: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2)贝丁酸类(贝特类)。
(3)烟酸类。
(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5)多烯不饱和脂肪酸。
(6)其他。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TC、LDL-ch和ApoB水平降低,该类药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h。
一、代表药物
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二、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①广泛的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不高;
②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给药时间不受限制,其他他汀类药物应在晚间给药;
③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
④降低血TC(降幅为22%~42%)与LDL-ch(降幅为18%~55%),也有较弱的降低TG的作用(降幅为7%~30%)和升高HDL-ch(升幅为5%~15%)的作用;
⑤为使血脂谱全面达标应联合贝丁酸类、烟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等降脂药物;
⑥他汀类药有效、安全,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多是轻微的、一过性的;
⑦对HMC-CoA还原酶抑制的作用强度:氟伐他汀和阿伐他汀>辛伐他汀。
典型不良反应:肌痛、肌病、横纹肌溶解症、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胰腺炎、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多形性红斑、大疱型表皮坏死松解症。
禁忌证:
①胆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者;
②无法解释的肝脏转氨酶AST及ALT持续升高者;
③妊娠期妇女。
药物相互作用:
①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可与CYP3A4抑制剂发生相互作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蛋白酶抑制剂、酮康唑等吡咯类抗真菌药物以及环孢素等),发生肌毒性的风险增加;
②利福平作为CYP2C9的诱导剂可以减少氟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50%;而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则不受CYP3A4的代谢影响;
③他汀类与烟酸(1g/d)、吉非贝齐或贝特类合用,可使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增加;
④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轻度升高。
三、用药监护
1.严格选择适应证
(1)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
(2)原发性LDL-ch≥4.9mmol/L,多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3)40~75岁、LDL-ch1.8~4.9mmol/L的糖尿病患者。
(4)无心血管病史,且不属于40~75岁、LDL-ch1.8~4.9mmol/L的糖尿病患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7.5%者。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学会降脂治疗指南的高、中、低效他汀类药治疗方案
强效治疗中效治疗低效治疗使LDL-ch水平降低≥50%使LDL-ch水平降低30%~50%使LDL-ch水平降低<30%阿托伐他汀:40~80mg瑞舒伐他汀: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10~20mg瑞舒伐他汀:5~10mg辛伐他汀:20~40mg普伐他汀:40或80mg#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氟伐他汀:40mg,一日2次匹伐他汀:2~4mg辛伐他汀:10mg普伐他汀:10~20mg洛伐他汀:20mg氟伐他汀:20~40mg匹伐他汀:1mg注:#瑞舒伐他汀40mg和普伐他汀80mg未获得CFDA批准2.定期监测血脂和安全指标。
3.联合用药时宜慎重
(1)他汀类和贝丁酸类、烟酸类药联合应用可能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
(2)应用时必须监测肝毒性和肌毒性,定期监测肝功能(AST及ALT)、血钙、碱性磷酸酶(AP)、肌磷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水平,对异常指标应跟踪观察。
4.掌握适宜的服药时间
提倡晚间服用他汀类,晚餐或晚餐后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5.注意肝酶代谢的差异
(1)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被肝药酶CYP3A4代谢,与有CYP3A4诱导或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时要注意调整剂量。
(2)CYP2C9和CYP2C19不是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代谢酶,与影响该酶的药物合用,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意义有限。
四、主要药品
辛伐他汀
[基][医保(甲/乙)]
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
(1)以下情况慎用:大量饮酒者、肝病史患者。
(2)血清AST及ALT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时,须停止本品治疗。
(3)对于有弥散性的肌痛、肌软弱及肌磷酸激酶(CK)升高至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的情况应考虑为肌病,须立即停止本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