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抗结核一线的那些药物们
2017-6-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目前临床上根据抗结核药的疗效高低、不良反应程度的轻重和病人的顺应性情况把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本文将着重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介绍。
作者:浩然
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目前已经取代艾滋病成为全球传染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近些年,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结核病大量出现,这给结核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目前临床上根据抗结核药的疗效高低、不良反应程度的轻重和病人的顺应性情况把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本文将着重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介绍。
一线抗结核药包括哪些药物?
一线抗结核药是目前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一线抗结核药主要包括利福平(rifampin)、异烟肼(isoniazid)、吡嗪酰胺(pyrazinamide)、乙胺丁醇(ethambutol)。
一线抗结核药的几个共同特点:治疗效果好;能够同时杀灭快速增殖期和慢速繁殖期的分枝杆菌;抗菌活性较强;副作用相对较少;半衰期相对较长。
利福平:
利福平发现于年,从年开始作为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至今仍为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利福平的杀菌机制为:利福平可与细菌RNA聚合酶结合,干扰脱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了灭菌的目的。利福平经体内代谢以后,主要经过肠道排出体外,少部分通过肾脏从尿内排出体外。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由于RNA聚合酶β亚基的rpoB基因突变导致的利福平耐药性的发生,而一旦发生利福平耐药,该药物就无法使用。利福平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副作用表现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异烟肼:
异烟肼又称雷米封是异烟酸的酰肼。异烟肼于年被发现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并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异烟肼对快速增殖期结核杆菌的杀菌力非常强,其抗菌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其确切的抗菌机制还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于它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菌壁的合成,从而使结核杆菌失去保护;也可能与异烟肼能和结核分枝杆菌内的某些辅酶结合,起到干扰细菌正常代谢有关。异烟肼单用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可延缓耐药性产生,并增强疗效。异烟肼引发的副作用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偶尔可能导致癫痫的发作。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作为一种烟酰胺类似物于年发现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在pH5~5.5时,杀菌作用最强,并于年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吡嗪酰胺的作用机制为:吡嗪酰胺渗透入吞噬细胞后并进入结核杆菌菌体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外吡嗪酰胺在化学结构上与烟酰胺类似,通过取代烟酰胺而干扰脱氢酶代谢通路,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从而造成细菌死亡。它与其他抗结核一线药物联合使用也能增强其他药物的抗菌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主要与pncA基因突变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食欲减退、发热、异常乏力或软弱、眼或皮肤黄染(肝毒性)。
乙胺丁醇:
于年发现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乙胺丁醇对生长繁殖期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对静止期细菌几乎无任何杀菌作用。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与其他药物之间目前还未发现有交叉耐药现象。乙胺丁醇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抑制敏感细菌的代谢,抑制RNA的合成,干扰结核杆菌蛋白代谢,从而导致细菌死亡。乙胺丁醇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阿拉伯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embABC操纵子突变相关。乙胺丁醇的副反应较少,为安全性系数较高的抗结核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