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这一碗面,81岁的她做了67
2017-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主编乱弹妞:两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汉子”,爱吃会耍又可爱,卖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诩追得上陈伟霆,嫁得了吴亦凡...当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更多关于乱弹妞,请加
本文转自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已获得其授权
人人都说白嘉轩是克妻命。
可白嘉轩克得了人妻,
克不了仙妻仙草。
一碗油泼香辣的biangbiang面,
就把这个关中汉子降服了。
biangbiang面又叫裤带面,
裤腰带一样粗的面界老大,
是名震关中的美食。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
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
中间加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了车车走咸阳”
一个biang字,
写尽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一碗biangbiang面,
盛满白鹿原的烽火沧桑。
《白鹿原》复播不久,
“骚情”的田小娥还没出场,
观众们就被这碗面馋得遭不住了。
热油往码好的面上一泼,
“呲啦”一下,
辣子的香能冲出屏幕。
白老爷子一尝,
眼神立刻带上笑意;
白嘉轩更是狼吞虎咽,
不过三两下的功夫,
一大碗就扒拉了个干净。
一碗不够,
还得再添一碗,
还要再来一瓣蒜。
面,是关中少不了的主食。
八百里秦川黄沙漫,
谁也离不开这一碗面。
拿着比脸还大的碗,
往门口这么一蹲,
大口吃面,大口嚼蒜,
那才是精壮汉子该有的姿态。
而关中的女人们,
家教都体现在了这碗面上了。
女孩儿们会在出嫁的这天晚上,
被妈妈拉到厨房里做面,
一碗好面,
连接的是一份好姻缘。
白鹿原的魏奶奶,
如今已经81岁了。
她14岁就开始做面,
将面条揉进了她的整个人生。
她从未离开过白鹿原,
做的面却能从蓝田到北京,
来回多次。
“春小麦、冬小麦,
做出的面条都不一样。”
外人看来简单的面条,
在魏奶奶这里,
却是一辈子的学问。
源自西亚的小麦,兵分两路,
一路去了欧洲跟火相遇,成了面包;
一路来到中国与水承欢,变成面条。
魏奶奶只要一有空,
就会到麦田上转转,
亲手摸摸这黑色丰饶的土地,
感受这一年小麦的生机。
“水多一点都不行,
差这一点水,
面条都不一样了。”
“辣子是要挑的,
要多大的辣子,
啥颜色的辣子,
做出来的味儿都不一样。”
魏奶奶无比娴熟地揉面、擀面,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
浓缩着生活赋予的力道,
时间修炼的手感。
魏奶奶的双手,
双因为常年的擀面而变形。
但就是这样一双手,
做出的面没有一个人说不好吃的。
到了现在,
魏奶奶会时不时给干儿子帮忙,
提点他做面的诀窍。
“我做了一辈子面了,
哪天要是做不动了,
我就没办法了。
关中淳朴而又热情的人民,
把自己一生的精力,
都投射在了面上。
呲着油、冒着烟,
裤带粗的biangbiang面,
孕育了这白鹿原上世世代代,
义气的铁血汉子,
和勤劳的柔情女子。
不论是鲜香扑鼻的臊子,
还是鲜红火热的辣子,
都代表着这脚踩黑土的人们,
对生活不变的激情。
麦子青了又黄,
麦客来了又走,
这一碗油泼辣子裤带面,
是永不变的关中味道。
每日正午十二点,和日站站长说一句:“设计说”三个字,站长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天,句经典,我们相约每日正午时分,不见不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