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小贴士
2018-7-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糖尿病生活百科》出版发行啦!
文糖医又出新书啦!
快来集赞领书!
(点击上面链接可了解书籍详细介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60%-90%,可累及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当DPN合并下肢供血不足时,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至截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预防、治疗DPN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内科治疗
01
控制血糖:
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强化血糖治疗对于延缓1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发展和降低患病率较2型糖尿病更加显著,治疗开始越早,治疗效果越显著。因此,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DPN的最重要措施。
02
神经修复:
DPN发病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等合成减少可抑制神经修复,周围神经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及流变学的改变致使神经细胞缺氧,神经修复缺少必要原料。因此,补充神经生长因子、甲基维生素B12等神经修复必不可少的原料及改善神经细胞缺氧药物可通过增强神经元内核酸、蛋白质以及磷脂的合成,剌激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维持神经结构完整,改善神经传导。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
03
抗氧化应激:
代谢紊乱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及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细胞。α-硫辛酸可进一步通过抑制超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改善Na+-K+-ATP酶活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抗氧化应激常用药物。此外,维生素C、维生素E也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但抗氧化作用不如α-硫辛酸。
04
改善微循环:
周围神经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是导致DPN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DPN的临床症状。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05
改善代谢紊乱:
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糖基化产物、蛋白激酶C、氨基己糖通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而发挥作用。常用药物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通过阻断多元醇代谢而发挥作用,可显著减少细胞内山梨醇的合成及其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减轻个体的氧化应激并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有效的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06
其他:
如神经营养,包括神经营养因子、C肽、肌醇、神经节苷酯和亚麻酸等。
07
疼痛管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大约有16%~26%患者表现为慢性神经性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指出可以使用抗惊厥药、抗忧郁药物、阿片类药物和辣椒素等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此外,一些学者尝试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心理治疗、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和一些物理方法治疗,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外科治疗
由于高血糖导致山梨醇合成增多、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增加等造成神经肿胀、体积增加,因而导致外周神经在解剖狭窄区域易受到卡压。已发生病损的周围神经受到外卡压,导致神经内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神经缺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周围神经病变。
许多诊断性超声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DPN患者周围神经确实发生了肿胀,横截面积明显增大。大量研究均证实周围神经减压术有助于改善嵌压部位的血流,改善疼痛等症状,并可降低肢体溃疡和截肢的发生率,为DPN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如果患者早期完成敏感性测试,行周围神经减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恢复至接近正常。一旦发生溃疡,大部分的感觉轴突已经出现退化,只有保护性感觉可以由外周神经减压术得到恢复。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适合手术治疗,四肢远端对称性的周围神经病变或血糖波动引起的急性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手术治疗并不能获益。
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认为,本病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本病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1
方药或中成药
DPN患者治疗应注重辨证,首先应辨虚实主次: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渐至阴阳两虚,标实则责之瘀血、痰浊等,总以脉络不通为主,治疗当辨证施治。同时,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遣方择药前提下,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本病应分型论治,根据患者具体表现选择相应方药或中成药治疗。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能明显改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且操作方便,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有学者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形成了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为主的核心配伍,以膀胱经、胃经、脾经、大肠经为拓展选穴的配穴处方。该核心配伍功能上相辅相成,既恢复气血又调节脏腑机能,而且能改善阴虚燥热之标,可谓标本兼治。研究证实针刺治疗胃脘下俞、肺俞、胃俞、肾俞、三阴交、太溪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周围神经病变局部针刺能明显提高痛阈和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的微循环,消除局部炎症,促进水肿消退,加速局部变性、坏死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神经髓鞘及轴突再生。
3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疗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以藏象气血、经络传导学说以及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多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益气、温经、养阴等为治疗法则,选配适当的中药煎煮取汁泡脚,如使用红花、鸡血藤、川穹、牛膝、当归、丹参、赤芍、没药、桃仁、乳香等活血化瘀之品;透骨草、威灵仙、伸筋草、木瓜等祛风湿通经络之药;桂枝、艾叶等温经散寒之药;黄芪等健脾益气药,借助水的温热效应,药物离子透过皮肤、穴位、反射区直接吸收,经过经络传导,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到全身进行综合调整或对病灶部进行调整,发挥药理效应。
足浴时间当以30分钟为宜,不应过长或过短。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坏疽感染者采用中药足浴辅助刮痧可以更好的起到舒经通络、行气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DPN现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规范的综合性治疗是防治DPN的关键,以达到减慢或停止其病情进展甚至逆转,避免发生足部溃疡、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
作者简介:刘师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医院
点击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