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之清明
2022-8-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这是古人对清明的描述。
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幕春之交,一般在阳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4月5日是年的清明,清明养生应该如何做?古人的养生智慧是如何说的?让中医名家覃昌为你解读。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说到了清明雨多湿重人春困。
清明前后,多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出行期间要注意防病养生,饮食要清淡,少食酸多辛甘,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多吃荠菜、菠菜和山药柔肝养肺的食品,还有如大枣、葱、香菜、花生等均可养肝。要注意忌食“发物”。中医所指的“发物”,包括羊肉、鱼虾蟹、咸菜等......
俗话说“春捂秋冻”,清明前后会出现“倒春寒”现象,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
春季木火易过,适宜在户外让大自然的绿色来平肝养肝。户外运动益“小运动,渐进式”,可以选择散步,爬山,打球等。老年人在春光明媚之时,可以在户外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清明前后也是最易患花粉过敏症的时节,如果有花粉过敏的,要减少户外活动,外出带着脱敏药物以备用。
春季主风木,肝气旺盛,如何保护好肝脾呢?
一是可以艾草泡脚以祛寒湿
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用于防病保健较为适宜,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者非常合适。
(具体方法:取艾叶50克,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继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每次20分钟。)
二是按揉穴位以养肝健脾
春季肝气过旺,影响脾胃机能,造成情绪失调、气血不畅。
按揉大墩穴(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或艾灸大墩穴可以清肝明目、调理肝气。
推揉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可以疏肝理气、散郁结。
按揉足三里穴(外膝眼下4横指,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可以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扶正祛邪。
三是可以双手摩腹以调脾胃
春季气温渐高,容易有困倦、疲乏、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的“春困”现象。
做双手摩腹动作,可以健脾益胃、帮助消化、振奋精神,男女老少均适合。
(具体方法: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分别用掌心沿顺、逆时针方向各揉50周,饭后半小时或晨起摩腹。)
疫情当下,清明出行要牢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宁热勿冷,健康第一!
专家简介:主任医师丨覃昌
医院副院长,中医针灸主任医师。
中国针灸学会和贵州省针灸学会会员,遵义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绥阳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专业特长:从医近20年,对颈肩臂疼痛、腰腿疼痛,周围性面神经炎、偏瘫等疾病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成果:在《实用中医药杂志》、《医药卫生》、《医学信息》、《医药前沿》、《医药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与的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来源:绥阳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