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难点冲刺糖代谢糖有氧氧化糖酵解
2016-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西医综合题目
年真题
28.糖酵解途径所指的反应过程是
A.葡萄糖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B.葡萄糖转变成乙酰CoA
C.葡萄糖转变成乳酸D.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
年真题
28.糖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作用称为
A.别构效应B.巴斯德效应
C.表面效应D.邻近效应
A.葡萄糖激酶B.6-磷酸果糖激酶1C.丙酮酸羧化酶D.柠檬酸合酶
.肌肉组织中,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糖异生过程的关键酶是
年真题
27.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的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B.磷酸甘油酸激酶
C.果糖二磷酸酶D.丙酮酸激酶
考点
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
答案
年真题28.D
年真题28.B.B.C
年真题27.B
题目解析
年真题
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糖酵解的第一阶段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称为糖酵解途径(D)。请注意区分:从葡萄糖→丙酮酸,称为糖酵解途径;从葡萄糖→乳酸,称为糖酵解过程。
年真题
28.(1)糖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作用称为巴斯德(Pasteur)效应,其机制是:有氧时,NADH+H+可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就进行有氧氧化而不生成乳酸;缺氧时,NADH+H+不能被氧化,丙酮酸就作为氢接受体而生成乳酸。
(2)别构效应是别构酶(变构酶)在变构效应剂作用下发生变构的生化效应。表面效应和邻近效应应均为底物和酶结合的机制。
.(1)催化糖酵解的关键酶有三个,即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有4种同工酶(Ⅰ~Ⅳ型),存在肝细胞中的为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第题要求作答的是肌肉组织中糖酵解的关键酶,因此其正确答案为B,而不是A。
(2)糖异生的关键酶有四个,即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3)柠檬酸合酶为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年真题
(1)除3个能障外,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催化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是不可逆的,因此排除这两种反应的关键酶就是答案所在。催化糖酵解的关键酶包括: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催化糖异生的关键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1、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2)磷酸甘油酸激酶是非关键酶,催化的反应可逆,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
扩展:
一、糖酵解
1、过程:
糖酵解过程中包含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一为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二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
2、调节
1)6-磷酸果糖激酶-1
变构抑制剂:ATP、柠檬酸
变构激活剂:AMP、ADP、1,6-双磷酸果糖(产物反馈激,比较少见)和2,6-双磷酸果糖(最强的激活剂)。
2)丙酮酸激酶
变构抑制剂:ATP、肝内的丙氨酸变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
3)葡萄糖激酶
变构抑制剂:长链脂酰辅酶A
3、生理意义
1)迅速提供能量,尤其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若反应按(1)进行,可净生成3分子ATP,若反应按(2)进行,可净生成2分子ATP;另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2个NADH在有氧条件下经电子传递链,发生氧化磷酸化,可生成更多的ATP,但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将消耗NADH,无NADH净生成。
2)成熟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3)红细胞内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的2,3-二磷酸甘油酸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下降,释放氧气。
4)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丙氨酸(由丙酮酸转变)在肝脏中能作为糖异生的原料,生成葡萄糖。
4、乳酸循环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糖
异
生
途
径
糖
酵
解
途
径
丙酮酸
丙酮酸
乳酸(肝)
乳酸(血液)
乳酸(肌肉)
乳酸循环是由于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出葡萄糖。肌肉除糖异生活性低外,又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
生理意义: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二、糖有氧氧化
1、葡萄糖氧化生成丙酮酸;
这一阶段和糖酵解过程相似,在细胞质中进行。在缺氧的条件下丙酮酸生成乳酸。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从细胞质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dehydrogenase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