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容小觑
2017-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马静静,主治医师,承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我院郭淑芹教授。擅长:糖尿病(尤其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痛风、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等内分泌与代谢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生期间曾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五篇,参与保定市科技进步奖一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容小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60%~90%,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长期高血糖以及微血管病变有关。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袜套样感觉,有时走路时呈踩棉花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样痛,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神经病变影响了足的感觉,造成足部肌肉的萎缩,皮肤的营养缺乏,可能造成足部溃疡,极易形成糖尿病足。
长期高血糖可直接破坏神经细胞,由于神经组织的生长和修复较其他组织慢,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1、控制血糖,是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要求。2、加强足部护理: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合脚的鞋袜,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应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中性润肤霜均匀涂抹。3、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①在诊断糖尿病后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应特别注意保护丧失感觉的双足,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4、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如弥可保、维生素B1等,同时需要改善微循环,以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修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出现前,可用通过肌电图和电生理测定筛查,如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已有所减慢,应及早治疗,即使没有出现症状,医院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神经病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