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映思维想要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你需要掌

2024/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m.jpm.cn/article-124253-1.html

李李觉得刚上小学的女儿已经进入了叛逆期,她给女儿定下的规矩是周一到周五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看书,禁止看电视、玩手机,周六日做完作业可以玩半小时手机,看一小时电视。

女儿坚持了三天,又恢复到原先的模式,一回到家,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手机,作业拖到八九点钟才开始做。为此,她与女儿经常发生冲突。

我们来还原场景,看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六点钟,接女儿回家之后,李李赶紧催促女儿回屋做作业,自己往沙发上一躺,掏出手机,开始刷短视频。

七点钟,李李开始做晚饭,一家人吃完饭后将近八点,李李催促女儿赶紧写完作业早点睡觉,接着打开电视机,接着追剧

……

说一套做一套,父母所立的规矩与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一致时,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难怪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手机和电视上。这种有样学样,实质上是镜映思维在起作用。

英国心理学家菲奥娜默登说“我们先观察周围环境,然后对周围环境中的某种行为或情感进行镜映,就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回想周围人的行为动作,并自行模仿创造。这让我们的镜像神经元得到训练和发展,逐步培养出镜映思维。”

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学生对老师的模仿、朋友之间的模仿……都是镜映思维作用的结果。

菲奥娜默登在其著作《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一书中,结合心理学案例,运用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解读了镜映思维是如何影响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

01什么是镜映思维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镜映思维?“镜映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镜子一样映照的思维方式,对应在个人行为,即观察与模仿。

比如,在学习拼音时,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老师进行发音演示时,会着重展示口型与舌吻,我们则无意识地调动视觉、听觉系统对老师的发音行为进行分析。

第二步:模仿。回想老师的发音动作,根据动作要领,试图复刻老师发出同样的音节,

第三步:调整。根据老师的反馈,对发音进行调整,直至得到积极、肯定的反馈。

第四步:巩固。不断重复发音动作,以达到脱口而出、熟练掌握的程度。

我们面对未知事物时,首先会观察其他人是如何应对的,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根据得到的反馈采取与之相同或相反的行为,如果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就会进一步巩固这种行为,进而形成习惯或固有的行动模式,如果得到了消极的反馈,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直至得到积极反馈。

不仅是知识学习,镜映思维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性格养成、自我认知、观念信仰、生活习惯、社交技能、职业选择等等。

镜映思维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与角色楷模有关,角色楷模是被他人视为榜样的人,既有正面的楷模,他们身上往往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诚实善良、坚毅果敢、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等优秀的品质,也有负面的楷模,他们经常违背道德规范、社会规则、公序良俗等,有极端的想法和极端的行为习惯。

02镜映思维能教给我们什么

镜映思维能帮助我们建立同情心、同理心,更好地认知并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能帮助我们培养想象未来的能力,通过心理建模进行反思、创意及预测……

“镜映思维不仅主管模仿行为,也主管镜映情感。”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其他人经历的事情我们未必经历过,在镜映思维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并感知他们的感受,就好像曾经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一样,即具备同情心。

作者看来,同情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情感同情与认知同理。

第一部分是“情感同情”,即感同身受,感知对方情绪的同时,自己也像真实经历过一样做出同样的反应(程度稍轻)。

我妈妈是特别容易产生情感同情的人,她喜欢看各类情感栏目,每当节目中的讲述人流泪、委屈、愤怒时,她会随之产生同样情感波动,有时甚至比讲述人的情感更加激烈。

第二部分是“认知同理”,即理解对方的情感,但自身不会产生同样的感受。

比如心理医生等从事咨询工作的群体更需要掌握认知同理的能力,既有能力感受咨询者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情感,又能调节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客观地分析,为咨询者提供帮助。如果在咨询过程中,一味地沉溺于情感之中,既让自己陷入痛苦、崩溃之中,又于咨询者无益。

03我们该如何选择角色楷模

我们要进行有意识地进行镜映,主动选择我们的镜映对象,剔除我们不想镜映的对象;让我们过上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而不会无意中偏离轨道。

第一步,明确自己的目标。

这里的目标,指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效仿角色楷模实现怎样的成长与转变,在哪个领域有所增进。根据目标,我们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选择。

想要在学业方面有所突破,可以选择有良好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人作为楷模,想要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长进,可以选择社交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作为楷模,想要体育锻炼方面有所擅长,可以选择有良好的锻炼习惯的人作为楷模……

在确定目标时候,不能盲目,要考虑自己的现实状况,价值观念、长处、喜好、不足等都要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第二步,确定角色楷模。

明确目标,我们开始选择角色楷模。画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同心圆。

在最里面的圆圈里写下个人化角色楷模,即那些我们经常见到,能够信任,并愿意提供帮助的角色楷模,父母、兄弟姐妹、亲人、朋友通常可以列为个人化角色楷模选择的范畴。

在中间的圆圈里写下情境化角色楷模,即那些我们经常联系,但有一定距离,没有私人交往关系的角色楷模,老师、同学、同事、上司、医生等可以列入情境化角色楷模的选择范畴。

在最外面的圆圈里写下理想化角色楷模,即那些不可能与我们有私交的角色楷模,体育明星、音乐家、历史名人、漫画人物等可以列入理想化角色楷模的选择范畴。

以上三种角色楷模的选择,我们要注意,只有当他们身上必定有一点或几点我们所不具备的优点或才能时,才能够列入其中。想要通过仿效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就要有甄别地镜映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全盘接收。

第三步,添加细节。

对第二步中同心圆中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检查,看是否与自己的目标相一致,可以进行适当地删减,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问题。

04结语

作者菲奥娜默登在《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从多角度阐述镜映系统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帮助我们塑料自己。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我”为什会成为今天的“我”,掌握镜映思维的运作方式,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加以实践,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控和角色建模,选择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角色楷模,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ysbj/16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