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里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描写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许三观卖血记剧照)
影视剧照、杂志报刊,我们每每都会流连于其中的美食相片,记忆精湛的摄影师,甚至将食物氤氲气息都能捕捉完美,呈现给读者们完美的美食印象。隔着电脑屏幕、硬硬的纸张,我们似乎就已经嗅到食物扑鼻而来的香味,热爱美食就像热爱生活这样简单。
其实不单是美食电影美食杂志对食物的刻画有着独特的描绘手法,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作品也有着属于他们的“味道”,凭借些许玑珠文字就能触及你的味蕾,唤起你的美食幻想。今天,就和小编来读读这些文章吧。
??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三乐说:“我想吃肉。”
“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
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
“我给三乐切四片肉……”
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馒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小编有话说:《许三观卖血记》中最生动的地方就是关于吃。人生在世,无论遭遇了什么,受到何种伤害,只要还想吃好吃的,就活得下去。我们不妨来试试文章中许氏红烧肉的做法吧。
??
《金冬心》
汪曾祺
凉碟是金华竹叶腿、宁波瓦楞明蚶、黑龙江熏鹿脯、四川叙府糟蛋、兴化醉蛏鼻、东台醉泥螺、阳澄湖醉蟹、糟鹌鹑、糟鸭舌、高邮双黄鸭蛋、界首茶干拌荠菜、凉拌枸杞。
热菜也只是蟹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怀山药、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蘑、烧鹅掌。甲鱼只用裙边。鲜花鱼不用整条的,只取两块嘴后腮边眼下蒜瓣肉。车螯只取两块瑶柱。炒芙蓉鸡片塞牙,用大兴安岭活捕来的飞龙剁泥、鸽蛋清。烧烤不用乳猪,用果子狸。头菜不用翅唇参燕,淸炖杨妃乳——新从江阴运到的河豚鱼。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那得有炒蒌蒿呀!——‘竹外祧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蒌蒿,那才配称。”——“有有有!”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素炒蒌蒿薹、素炒金花菜、素炒豌豆苗、索炒紫芽姜、索炒马兰头、素炒凤尾——只有三片叶子的嫩莴苣尖、素烧黄芽白……
??小编有话说:细细品味这段文字,它不是豪华宴请中菜名的平铺直叙,而是对食物名称处理的极为简易准确,读起来一气喝成。再到后文:“铁大人听说有河豚”、"随饭的炒菜也及其肃静"......则是通过只言片语将炒菜的氛围描绘出来了,读起来有趣而不失内涵。
??
《西游记》
施耐庵
嫩焯黄花菜,酸韲白鼓丁。
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
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
烂煮马兰头,白熝狗脚迹。
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
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
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
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
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
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剪来只好吃。
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板荞荞。
羊耳朵,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
??小编有话说:这段是出自《西游记》中山间樵子用野菜招待唐僧师徒片段,细品文段,可叹作者文字功底的炉火纯青。这是一场野菜的盛宴,黄花菜、白鼓丁、马齿苋、雁肠英......作者罗列出数十种野菜名称,并通过“嫩焯”、“烂煮”、“油炒”都多种做法将野菜烹饪描写得极为精到。
??
《雅舍谈吃》
梁实秋
淮扬馆子也善作鳝鱼,其中“炝虎尾”一色极为佳美。把鳝鱼切成四五寸长宽条,像老虎尾巴一样,上略宽,下尖细,如果全是截自鳝鱼尾巴,则更妙。以沸汤煮熟之后即捞起,一条条的在碗内排列整齐,浇上预先备好麻油酱油料酒的汤汁,冷却后,再洒上大量的捣碎了的蒜(不是蒜泥)。宜冷食。样子有一点吓人,但是味美。至于炒鳝糊,或加粉丝垫底名之为软兜带粉。那鳝鱼虽名为炒,却不是生炒,是煮熟之后再炒,已经十分油腻。上桌之后侍者还要手持一只又黑又脏的搪瓷碗(希望不是漱口杯),浇上一股子沸开的油,咝啦一声,油直冒泡,然后就有热心人用筷子乱搅拌一阵,还有热心人猛撒胡椒粉。那鳝鱼当中时常羼上大量笋丝茭白丝之类,有喧宾夺主之势。
??小编有话说:《雅舍谈吃》一书中收录众多美食的描写,梁老先生在北京吃过众多美食,其文风自然亲切,毫无矫揉造作。通过“炝虎尾”,你会为厨师对食材的把握、娴熟的技艺大声叫绝,也会为“咝啦一声,油直冒泡”熟食的画面大流口水。
??
《寻找蛋挞吃蛋挞的女人》
李碧华
但一个个圆满的蛋挞,时值得依依守候的。
它们在铁盘上,排列得整整齐齐,争相发放浓浓的蛋香、奶香、饼香……。
一流中的一流哪,应是酥皮的。油面团和水麦团均匀覆叠,烘香厚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薄衣,承托那颤抖的、胀胖的、饱满的、活活地晃荡,但又永远险险不敢泄漏的黄油蛋汁,凝成微凸的小丘。每一摇动,就像呼吸,令人忍不住张嘴就咬……。
蛋挞是不能一口全吃的。
先咬一口,滚烫得令嘴唇受惊,但舍不得吞。
含在嘴里,暖热儿踏实,慢慢吃。此事酥皮会有残屑,顺势洒下,一身都是。又薄又脆,沾衣也不管。再咬第二口……。
直至连略带焦黄但又香脆无比的底层亦一并干掉,马上开始另一个。
——通常,第二个没第一个好吃。
??小编有话说:一个香港人的蛋挞情怀,透过这篇文章,我们似乎也会跟随作者来到香港,亲临这家港式蛋挞店,去感受酥皮的薄脆和蛋汁的香滑,瞬间被这小小的东西给俘获了。
??
《孤独美食家》
村上龙
暗橘色的石蟹只有脚尖是黑色的,剥开坚硬的外壳,便看到饱满的,仿佛果肉般的螃蟹肉。石蟹要蘸热奶油酱或芥末酱后食用,但石蟹本身的味道很醇厚,无论蘸了哪一种酱汁,一旦放进嘴里,就完全尝不出酱汁的味道。嘴巴和手指立刻变得滑腻腻的。螃蟹肉很滋润,舌头顿时冷得微微发抖。螃蟹肉带着生命的芳香,残留着些许海洋的腥味,和在纽约或是西海岸吃到的石蟹完全不同。一开始喝的蛤肉汤的温暖已经完全消失,只有白葡萄酒和螃蟹的冰凉感觉在内脏扩散,我渐渐开始有一种奢侈的失落感。冰冷的螃蟹令人沉默。
??小编有话说:一曲带着生命芳香的蟹肉交响,村上龙对石蟹的描写自然独到,笔触夹杂着丰富的情感体会,让读者不得不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孤独美食家》这本书是最为经典的都市美食故事集,如果你是一位爱好文学的吃货,当然不能错过它。
??
《我的叔叔于勤》
莫泊桑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小编有话说:莫泊桑作品的绝妙之处在于对文中人物动作的刻画,如文段中对衣衫褴褛老水手则使用”撬“这一动词,而对于两位太太的吃法,则使用”托“、”头稍微向前伸“,”微微一动“等,侧面描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十分有趣。
??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他们还从伊夫托请了一位制糕点的师傅,来做夹心圆面包和杏仁饼。因为他在当地才初露头角,所以特别小心在意;上点心的时候,他亲自端出一个塔式奶油大蛋糕,使大家都惊喜得叫了起来。首先,底层是一块方方的蓝色硬纸板,剪成一座有门廊、有圆柱、周围有神龛的庙宇,神龛当中有粉制的小塑像,上面撒了纸剪的金星;其次,第二层是个萨瓦式的大蛋糕,中间堆成一座城堡,周围是白芷、杏仁、葡萄干、桔块精制的玲珑堡垒;最后,上面一层是绿油油的一片假草地,有假石,有果酱做的湖泊,有榛子壳做的小船,还看得见一个小爱神在打秋千,秋千架是巧克力做的,两根柱子的顶上有两朵真正的玫瑰花蕾,那就是蛋糕峰顶的圆球了。
??小编有话说:福楼拜对糕点的描写,很讲究层次和摆盘,读完这段文字,相信你的心目中已有一个精致兼美味的蛋糕了。
??
《羊脂球》
莫泊桑
她首先从提篮里取出一只陶质的小盆子,一只细巧的银杯子,随后一只很大的瓦钵子,那里面盛着两只切开了的子鸡,四面满是胶冻,后来旁人又看见提篮里还有好些包着的好东西,蛋糕,水果,甜食,这一切食物是为三天的旅行而预备的,使人简直可以不必和客店里的厨房打交道。在这些食物包裹之间还伸着四只酒瓶的颈子。她取了子鸡一只翅膀斯斯文文同着小面包吃,小面包就是在诺曼底被人叫做“摄政王”的那一种。
所有的眼光都向她射过来了,不久香味散开了,它增强了人的嗅觉,使得人的嘴里浸出大量的口水,而同时腮骨的耳朵底下发生一阵疼痛的收缩。几个贵妇人对这个“姑娘”的轻视变得更猛烈了,那简直像是一种嫉妒心,要弄死她,或者把她连着银杯子和提篮以及种种食品都扔到车子底下的雪里去。
??小编有话说:文段对于食物的刻画寥寥数笔,没有太多可以斟酌的地方,而是马车上几位阔太太闻到食物香味后的反应倒是描写的非常出彩,“浸"、“收缩”等字眼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妇人们的饥饿感,而其后的心理描写更是将她们性格中的自私贪婪展现无遗。
?
编后语
文学作家们对于美食的精致刻画其实大都源于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和热爱,美食不单单只是对食物精巧的烹饪,更多的其实是倾注了一种情感,对家乡的留念,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理解。透过这些文段,相信你于食物更多了一份认识,于生活更多了一份热情,人生就像品尝食物,我们喜爱甜蜜可口的巧克力蛋糕,就如我们期待生活处处充满愉悦和惊喜一样。但如果不是,我们就应该勇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品尝苦味中的一丝清甜。
编辑:坚果??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