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眩晕疾病之前庭神经炎

2021-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例资料:

患者:王某某,女,49岁

主诉:持续眩晕伴不稳感6天

病史:患者6天前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体位变化时加重,伴不稳感,走路偏斜,无听力下降,无耳鸣、耳闷,无耳痛、耳溢液,无面部麻木,无头痛,无复视,无吞咽困难,无构音障碍,无意识障碍等不适。医院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治疗”,患者自觉恶心、呕吐较前缓解,余症状无明显改善。

查体:双鼓膜完整,标志清。自发眼震:水平向左。Romberg征(—)。

实验室检查:双耳听力基本正常。变位试验示:左向眼震。温度试验示:左向自发眼震,右侧水平半规管轻瘫。甩头实验示:右侧水平半规管增益降低,可见纠正性扫视,与左侧水平半规管不对称比大于25%。颅脑MRI+MRA+DWI示:1、双侧额叶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及周围白质区、基底节区、右侧丘脑、左侧外囊及胼胝体体部、双侧小脑半球腔梗、脱髓鞘改变。2、颅脑MRA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及治疗:右侧前庭神经炎。住院后给予激素输液及改善前庭代偿功能的药物,2天后头晕较前好转,建议患者开始前庭康复锻炼。1周后患者出院。

病案小结

前庭神经炎是以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弱或丧失为特征。据报道,前庭神经炎的发病率为3.5-15.5/10万,是目前第三高发的外周前庭疾病。发病平均年龄在30-60岁,无性别差异。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病毒感染-血管因素联合作用相关。前庭神经是前庭蜗神经的一部分,是由分散在多个前庭外周感受器的前庭神经末梢支汇聚在一起,称为前庭神经(分为前庭上神经和前庭下神经)。前庭上神经受累更常见,与前庭上神经的骨管更长、管腔更狭窄有关,故诊断前庭下神经炎要慎重。

临床上以突发眩晕,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为特征,前庭功能下降而无听力下降、耳鸣、耳闷不适。鉴别诊断的重点是与脑血管疾病(后循环梗死)区分,尤其警惕孤立性眩晕,需要通过颅脑MRI等手段鉴别。急性期可予以前庭抑制剂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在早期加快恢复,但不改变长期预后。目前对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仍有争议。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但残留的头晕及不稳可持续较长时间。前庭功能恢复晚于临床症状改善。前庭神经炎的预后多与心理因素、视觉依赖、中枢代偿有关。前庭神经炎的复发率约为1.9%左右,可对侧发病或伴发BPPV。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多眩晕疾病是排除性诊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于所有眩晕疾病都需要长期随访及详细的病情记录,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

西医院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by/14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