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神经系统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简
介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脊髓组成。神经元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与神经核、脊髓灰质。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神经节和脊神经,自主神经节和自主神经组成。通过神经元及其突触建立的神经网络,直接或间接调控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对体内、外各种刺激作出迅速而完善的适应性反应。
概述
大脑皮质
cerebralcortex
小脑皮质
cerebellarcortex
脊髓灰质
spinalgray
神经节
ganglion
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meninxandblood-brainbarrier
一
知识点1:大脑皮质
神经元数量大、种类多、均为多极神经元.
高尔基Ⅰ型神经元:大、中型锥体细胞,梭形细胞;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脑干或脊髓)、联络纤维或连合纤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侧的其他区域),传出信息。
高尔基Ⅱ型神经元:颗粒细胞、水平细胞、星形细胞、篮状细胞、上行轴突细胞;构成局部神经环路;接受传入的信息,综合后传递给高尔基Ⅰ型神经元。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大脑皮质由表及里一般可分为6层。
1.分子层(molecularlayer)神经元较少,主要是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水平细胞的树突和轴突与皮质表面平行分布;还有许多与皮质表面平行的神经纤维。
2.外颗粒层(externalgranularlayer)由许多星形细胞和少量小型锥体细胞构成。锥体细胞胞体尖端发出一条较粗的顶树突,伸向皮质表面,沿途发出许多小分支。胞体还向周围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称基树突。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星形细胞的轴突一般很短,与邻近的锥体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3.外锥体细胞层(externalpyramidallayer)主要是中、小型锥体细胞,它们的顶树突伸至分子层,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维。
4.内颗粒层(internalgranularlayer)细胞密集,多数是星形细胞。
5.内锥体细胞层(internalpyramidallayer)主要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其顶树突伸至分子层,轴突组成投射纤维。
6.多形细胞层(polymorphiclayer)以梭形细胞为主,还有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梭形细胞树突自胞体上下两端发出,分别上行到皮质表层和下行至皮质深层,轴突进入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大脑皮质的6层结构(1银染法示神经元的形态2尼氏染色示6层结构3髓鞘染色示神经纤维的分布)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
1.大脑皮质光镜图
2.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光镜图(镀银染色)
1~4层主要接受传入的信息。大脑皮质的投射纤维主要起自第5层的锥体细胞和第6层的梭形细胞,下行至脑干及脊髓。联合传出纤维则起自第3、5和6层的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分布于皮质的同侧脑区及对侧脑区。皮质的第2、3、4层的颗粒细胞主要与各层细胞相互联系,构成局部神经环路,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贮存,产生高级神经活动,并经锥体细胞传出,产生相应的反应。
大脑皮质局部神经元回路简图(a特异传入纤维b联合传入纤维c投射传出纤维d联合传出纤维)
二
知识点2:小脑皮质
小脑皮质的神经元有蒲肯野细胞、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高尔基细胞5种,蒲肯野细胞是唯一的传出神经元。小脑皮质分3层。
1.分子层较厚,含大量神经纤维,神经元少,有两种,即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它们的轴突与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
2.蒲肯野细胞层由一层排列规则的蒲肯野细胞(Purkinjecell)胞体构成,它们是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胞体呈梨形,顶端发出2~3条粗的主树突伸向分子层,主树突的分支繁密,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进入小脑白质。
3.颗粒层含有密集的颗粒细胞和一些高尔基细胞。颗粒细胞轴突上行进入分子层后呈T形分支,与小脑叶片长轴平行,故称平行纤维,与蒲肯野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
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有三种:攀缘纤维、苔藓纤维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前二者是兴奋性纤维,后者对蒲肯野细胞有抑制作用。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
1.小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2.小脑结构光镜图(★分子层←普肯耶细胞层▲颗粒层※白质)
3.小脑皮质结构光镜图
4.小脑普肯耶细胞层光镜图(镀银染色)
三
知识点3:脊髓灰质
脊髓灰质前角内多数是躯体运动神经元,大的称а运动神经元,其轴突较粗,分布到骨骼肌;小的称γ运动神经元,轴突较细,支配肌梭内的肌纤维。另有一种称闰绍细胞的小神经元,轴突与а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形成突触,起抑制作用。侧角内是内脏运动神经元。后角内的神经元主要接受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轴突传入的神经冲动,有些神经元发出长轴突进入白质,形成神经纤维束上行到脑干、小脑和丘脑。脊髓主要的功能是传导上、下行神经冲动和进行反射活动。
脊髓横切面(A低倍B高倍1前角2后角3白质4软膜与蛛网膜5硬膜↑中央管)
脊髓前角光镜图(↑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
四
知识点4: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节中的神经元称节细胞
1.脊神经节:含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束;节细胞胞体圆,核圆,核仁明显,尼氏体细小分散;胞体周围有卫星细胞。
2.脑神经节:结构同上,分布于某些脑神经干上。
3.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
1.脊神经节模式图⑴局部⑵假单极神经元
2.脊神经节光镜图(1节细胞胞体2有髓神经纤维横切面↑卫星细胞)
3.神经节光镜图
4.内耳螺旋神经节光镜图(镀银染色)
副交感神经节-小肠肌间神经丛(左:HE染色右:镀银染色)
五
知识点5: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1.脑脊膜是包裹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由外向内分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具有保护和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硬膜是厚而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与蛛网膜之间有狭窄的硬膜下隙。蛛网膜由薄层纤细的结缔组织构成,与软膜之间有宽阔的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软膜是薄层的结缔组织,紧贴脑和脊髓。软膜富含血管,供应脑和脊髓。
脑膜模式图(颅部冠状切面)
大脑冠状切面示脑膜和血管
2.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
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脑的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之间以紧密连接封闭,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血-脑屏障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脑屏障模式图
血-脑屏障电镜图
3.脉络丛与脑脊液
第3、4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突入脑室而形成的皱襞样结构,上皮为单层矮柱状或立方上皮(室管膜细胞)
分泌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营养和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脉络丛结构示意图
脉络丛光镜图(↑上皮★血管)
脉络丛光镜图
扫描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医院专家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