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手脚发麻别忽视,这是身体发出的ld

2020-6-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白癜风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体会:一觉醒来,整个手臂都麻了,像有无数只蚂蚁爬过,休息几分钟后症状又消失了.....

手脚发麻,很多人会忽视,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

如果发麻的感觉一会儿就消失,一般是长期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神经末梢麻痹,形成手脚发麻的感觉;只要及时活动下手脚,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正常。

但如果长期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脚的间歇性麻木,甚至夜间因麻痛而突然醒来,千万要警惕。

这6种麻木一定要警惕!

会引起手脚发麻的疾病涵盖范围较广,像是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软伤疾病等,包括中风偏瘫、糖尿病、骨关节病、神经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都可能引气手脚发麻。

1

对称性麻木:糖尿病

糖尿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一个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为代谢异常、微血管异常等引起周围神经损伤所致,这个并发症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蚁爬感、灼热感等。

应对措施:定期测血糖,服用降糖药,注意调节身心,减轻压力,进行适量的运动,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

2

单侧麻木:脑梗

手指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另一侧完全正常,同时伴有头痛头晕、视线模糊等症状时,要警惕脑梗。其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是急性的,一定要及时送医。

应对措施:一般好发于三高、心颤、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中老年人群。脑梗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送医。

3

单手麻木:颈椎病

70%的单手麻木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主要由于长期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

应对措施:多走动,如果严重要就医。

4

上肢和腿部发麻:腰椎病

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它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人体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应对措施:出现四肢麻木者应根据情况到腰椎专科就诊。

5

单纯手指发麻: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主要是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劳损等引起的腕部病变或退变,压迫到神经时会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也可能伴有胳膊、手腕等处的麻胀感,手指灵活性降低。

常见于从事拖地板、洗衣服等从事家务劳动较多的中年妇女。或者经常搬运、托举等工作人员,也会有腕管综合征。且手机、电脑玩得过多也会增加病发风险。

6

营养不良

长期胃肠功能不好、节食减肥等,容易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引起周围神经炎和神经根损害,从而造成手脚麻木。

6件小事缓解手脚麻木

手脚麻木是很多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特点是容易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根治。要想摆脱手脚麻木,不但要坚持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很多细节。

1注意睡姿

睡觉时最好平躺,不要压着手脚。枕头高度一般以7~9厘米为宜,软硬也要适中。

2定期体检

老人要定期查血压、血脂,以及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及时治疗。

3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少盐,少摄入动物脂肪,多食高纤维蔬菜,可帮助软化血管,缓解手脚麻木。

4多饮水

多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脑供血。

5补充维生素

老人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B6、维生素C,提高身体代谢功能,缓解手脚发麻症状。

6科学运动,常活动手脚

健康群体应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对于疾病患者,应量力而行。

日常有空多活动手脚。在中医看来,双手及双脚有很多重要的经络和穴位,经常按摩、活动等刺激有助于疏通经络,从而减少甚至防止发麻。也可适当多走鹅卵石路,刺激脚部穴位。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高质量生活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文养生内容仅做参考,具体以个人体质为准,必要时请先咨询医生。

老友荟俱乐部居家办公通知

亲爱的荟员朋友们:

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更为确保所有荟员的健康与安全,我司将实施居家办公!请暂时不要上门咨询。关于开发票或者退款服务,请联系相关客服按国家和旅游局政策,合理合规完成操作,谢谢您的理解支持和包涵!

隔离病毒,但永远不会隔离我们的服务和对各位荟员的关爱!

详细-

扫码添加客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jc/11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