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常用药物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维生素在人体代谢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合成、吸收、利用或增加其排出量,如不及时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就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病。
1.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可杀灭肠道中的有益细菌,妨碍维生素K、维生素B的合成。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凝血障碍;维生素B缺乏,可导致舌炎、口腔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特别是含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三代头孢和头霉素类,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同时应用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
●服用磺胺类药1周以上者,应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以预防其缺乏,同时服用叶酸制剂以预防其缺乏。
●叶酸并不干扰磺胺类药的抗菌活性,因细菌并不能利用已合成的叶酸
2.抑酸类药物
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会抑制胃酸的产生,而这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的吸收不良。长期使用,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而且与给药剂量有关
●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痴呆、神经损害、贫血及其他的并发症,而且可能是不可逆的。
3.抗结核类药物
异烟肼、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乙酸异烟胺、环丝氨酸、氨硫脲等抗结核药,可引起维生素B6缺乏。
●异烟肼为维生素B6的拮抗剂,可增加维生素B6经肾排出量,因而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服用异烟肼时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
●异烟肼的结构和维生素PP(烟酸)相似,两者发生竞争吸收作用而使烟酸吸收量下降,长期服异烟肼者需补充烟酸。
4.二甲双胍
在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曾观察到维生素B12吸收减少并伴有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每年做一次维生素B12水平的评价,或定期肠胃外补充维生素B12。
5.抗癫痫药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能影响叶酸的吸收,或增加其在体内的转化和损失,还可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维生素D活性物质下降。
●小儿长期服用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造成软骨病或骨质异常。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加维生素B12防治。
6.避孕药
避孕药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增加维生素B6、叶酸等的耗损,因而容易造成维生素B6和叶酸的缺乏,患者出现易疲劳,性情起伏大、郁郁寡欢等症状。
●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须每天补充包括维生素B6与叶酸在内的复合维生素B制剂。
7.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维生素C的“偷盗者”,即使服用很少量的阿司匹林,也会使维生素C的排出量较正常高出3倍之多,很容易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缺乏。而维生素C缺乏会使牙龈组织脆弱、易出血,使感冒病程迁延。
●长期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可每天补充~毫克维生素C。
8.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药物,除用于肿瘤治疗外,亦用于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由于甲氨蝶呤本身的毒性反应,可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或者减低叶酸盐的活性,使肠黏膜萎缩,对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叶酸缺乏状态可能增加甲氨蝶呤的毒性。连续甲氨蝶呤治疗时应补充叶酸以减轻贫血。
●多种维生素制品,包括叶酸或其衍生物可以改变甲氨蝶呤的疗效,所以不能同时给予。
9.其它药物
●糖皮质激素: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灭活作用,使体内维生素D缺乏,诱发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等症。
●左旋多巴:可导致VB6缺乏。但是,左旋多巴与维生素B6合用,可降低药效。在用低剂量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中,服用维生素B6是允许的。
●秋水仙碱:导致可逆性的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氨苯蝶啶:干扰叶酸代谢
●硝普钠:静脉滴注后,能引起维生素B12和钴胺的血浆总浓度下降。
●考来烯胺:可能影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服用本品同时应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以肠道外给药途径为佳)。
●液状石蜡等矿物油:可破坏肠黏膜对依赖于维生素D的钙转运,因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同时它又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可将维生素A、维生素K溶于其中而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