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医师手记儿童甲基丙二酸血症M
2017-3-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患儿,男,2岁+,因“咳嗽4天,纳差2天,气促、青紫2小时”入院。患儿系G3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kg,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生后6天因“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重度)、高氨血症、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待查”在我院住院,住院期间完善遗传代谢病检查示“甲基丙二酸血症”,曾多次因“感染、代谢性酸中毒”入住我院。喂养史:甲基丙二酸血症专用奶粉,左卡尼汀(每次5ml,每天1次,口服)、维生素B12(0.5mg每周2次肌注)治疗。平素体质差。入院查体:T36.4℃,P次/分,R50次/分,身高78.0cm、体重6.42kg、头围43.0cm,神志清,精神差,发育、营养差。呼吸急促,深大呼吸,面色、肢端皮肤颜色苍白,皮下脂肪薄。三凹征阳性。腹部凹陷,呈“舟状”腹,无压痛。肌力、肌张力低下。语言能力、对外界反应、行为动作均落后于同龄儿。检验血浆氨.0umol/L、血钠mmol/L,钾3.6mmol/L,葡萄糖2.8mmol/L、碳酸氢盐5.mmol/L,氯mmol/L,钙2.49mmol/L,重度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肾功+心肌酶谱:肌酸激酶U/L,CK同工酶U/L,乳酸脱氢酶U/L,羟丁酸脱氢酶U/L,尿素7.6mmol/L,尿酸umol/l,肝功无异常。尿常规检查加沉渣:酮体4+。给予纠酸补液、抗感染、抗氧化、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继续给予左卡尼丁促进甲基丙二酸和酰基肉碱排泄,补充维生素B12等治疗。
讨论:
MMA是先天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最常见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活产婴中总发病率为1/4.8万,在曾生育过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父母再生育患病儿几率为1/4。甲基丙二酸是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胆固醇和奇数链脂肪酸分解代谢途径中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甲基丙二酸在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ethylmalonyl—CoAmutase,MCM)及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VitB12)的作用下转化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MMA是多种原因所致体内甲基丙二酸蓄积的有机酸血症,主要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钴胺素(维生素B12)代谢缺陷,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异常蓄积引起神经、肝脏、肾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MMA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损伤,智力障碍,发育障碍,肝、肾损伤,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血液系统异常,严重者可致骨髓抑制,少数可并发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胰腺炎等。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于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嗜睡,生长发育不良,智能落后。有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80%有酮血症或酮尿症,70%有高氨血症。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年龄可分为四型:重型(新生儿早期起病型):酶缺乏严重,生后2—3d起病,病情迅速恶化,致死性酸中毒,用碳酸氧钠不能纠正,预后极差很快死亡;中间型:婴儿早期发病;间歇型:婴儿晚期或儿童期发病,以智能落后,生长发育不良为表现;良性型(零星型):偶发,成人期发病。前二型维生素B12治疗无效,后二型维生素B12治疗有效。该病以饮食治疗为主。应尽早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氨基酸的摄人。部分病例对VitBl2有效。血液透析对于部分严重酮血症或高氨血症可能缓解症状。
MMA的治疗原则为:减少代谢毒物生成和加速其清除,急性期应积极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必要时进行腹膜或血液透析,同时应限制某些蛋白质(如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等),供给适当热量。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维生素B12、左旋肉碱、甜菜碱、叶酸等,维生素B12有效型以长期坚持维生素B12治疗为主,维生素B12无效型则以低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并限制天然蛋白质,补充不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等特殊奶粉。MMA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类型、发病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等,维生素B12有效型预后较好,维生素B12无效型预后则不佳,继发性MMA预后良好,仅需维生素B12短期治疗即可。该病属可防、难治性疾病,对新生儿不明原因的吸吮无力、多睡、少动、体重不增、代谢性酸中毒同时伴母亲异常孕产史者等,应考虑该病,并及时做相关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以最大限度减轻患儿死亡率及伤残率。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