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0蛋白检测对神经系统损伤早期诊

2016-12-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神经系统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其生命的严重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寻找既敏感又有特异的脑损伤指标,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的焦点。s-β蛋白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EF手型钙结合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定位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细胞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及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蛋白。s-β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作为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本文就s-β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生理变化、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1、s-β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生理变化

s-β蛋白是神经组织蛋白质的一种,并非单一蛋白质,而是一组小分子量蛋白,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其中sA和sB是主要成份,s-β作为钙传感器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①调节蛋白激酶C和钙调蛋白的磷酸化及RNA的合成,从而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

②增强ATP酶的活性,构成与维持由磷脂构成的细胞膜表面,参与微管、微丝的解聚。

③作为细胞内的正常成份参与细胞内外钙离子水平的调节。

④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可以旁分泌和自分泌s-β蛋白,作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促进神经的生长和损伤的修复,但高水平的s-β蛋白却可以产生神经毒性。

⑤在体外可诱导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凋亡。

临床上常常检测脑脊液和血浆中的s-β蛋白浓度变化。其生理变化Wiesmann等认为,脑脊液中的s-β蛋白与年龄有关,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胶质细胞的凋亡、髓鞘消失、脑脊液循环周期延长以及代谢变化有关。但血浆中的s-β蛋白浓度与年龄、性别无确切关系。

2、s-β蛋白的检测方法

s-β蛋白在脑组织中含量丰富,脑组织损失后,脑脊液中升高的s-β蛋白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脑脊液和血浆中的s-β蛋白升高可作为神经系统损伤比较有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其浓度变化可反映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s-β蛋白检测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目前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免分析法(RIA)、免放测定法(IRMA)和荧光免疫测定法(FIA)。

3、s-β蛋白的临床应用

3.1s-β蛋白与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样能导致神经细胞的水肿、变性坏死,并且能造成血脑屏障的变化,从而引起血浆和脑脊液中s-β蛋白水平显著增加。Missle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中s-β水平在发作后2.5d±1.5d达到高峰。大多数于第9天达到正常,高峰时s-β蛋白水平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Wunderlich等检测了58例住院的中风患者得出结论,s-β的升高与脑梗死的体积及NIHSS记分显著相关,但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升高更明显。症状体征恶化的患者s-β蛋白显著升高并且持续时间延长。认为测定s-β蛋白的水平对预测患者出院后症状和体征的恢复程度有较大的价值。Wies—mann报道了71例动脉瘤破裂引起硬膜下血肿(SAH)的患者血浆s-β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s-β蛋白平均血浆浓度与对照组在第24h、第3天和第7天均显著升高,而且入院时神经系统HH评分与血浆中高浓度的s-β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一0.07),6个月预后越差的患者,s-β蛋白在出血1周内水平越高。Martens测定了64例脑缺血性昏迷患者发病后24~28h的血浆和脑脊液的s蛋白浓度,并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直到意识恢复或死亡),发现把s-β蛋白大于0.7mg/L作为预测患者意识不能恢复的阳性预告值为95,特异性为96。

3.2s-β蛋白与早产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Gazzo—lo对25例早产儿、新生儿(14例对照,11例脑出血)第7天的血样进行测定,脑室出血组的s-β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蛋白浓度与出血程度相关(r一0.7,PO.01)

3.3s-β蛋白与颅脑损伤Ingebrigtsen研究了24例CT检查阴性(受伤12h内进行),轻度外伤患者血浆s-β蛋白受伤6h内进行)的变化,有4例血浆s-β蛋白升高,其中2例MRI检查未见异常,证实了脑外伤与s-β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并且发现在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之前s-β蛋白就可以预测脑损伤的发生。

3.4s-β蛋白与神经系统炎症脑炎所致脑损害可引起脑脊液中s-β蛋白的增高,尤以单疱病毒性脑炎明显,当单疱病毒性脑炎出现临床症状时,s-β蛋白增高,而增高的程度与脑细胞坏死的范围相关,高浓度的s-β蛋白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3.5s-β蛋白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Mokuno测定了24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患者和46例对照组血浆中的s-β蛋白浓度,结果格林一巴利组的平均值为2.05g/L±0.27g/L,对照组为0.45g/L±1.8g/L,并且还发现s-β蛋白的增加程度与病程有关,恢复期大于12个月组的s-β蛋白水平显著增高,6~12个月内恢复组中度增高,而6个月内恢复组则轻度增高或正常。

综上所述,s-β蛋白作为一种神经系统损伤的生化标志物,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比较,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能够随机进行动态观察,易于被患者接受。

但s-β蛋白作为标志性蛋白往往是一过性的,半衰期短,在脑实质挫伤中,由于大量的胞磷脂膜损伤,脑脊液中s-β蛋白水平迅速增加,在伤后7.5h达高峰,其后恢复正常,而在局部缺血性脑损伤中s-β蛋白的增高要在1.5d后才出现,2.4d达高峰。这就要求检测者准确判断病情,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检测。如仅以此一项指标去判断仍有一定的片面性.因黑色素瘤及其瘤细胞、肌上皮细胞、乳腺癌细胞、软骨细胞等均有s-β的表达,并且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仅跟病损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病损的部位有关。临床上应结合相关症状、体征及其他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随着s-β蛋白研究的深入,s-β蛋白的检测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能早期、准确的反映出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治疗效果以及进行预后判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体的参考资料,推动s-β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和普及,并使之成为一项新的有前景的神经系统损伤的标志物。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zl/4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