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糖尿病竟然成了坐骨神经痛的真凶

2020-1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25/5231830.html

事情是这样子的......

55岁的老王(化名)3个多月前开始腰痛,自己贴膏药后疼痛有所缓解,可接下来的事情就出乎他的想象,原本平静的生活也被彻底打乱。1周后老王先后出现右下肢和左下肢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双下肢放射痛,起自臀后,经大腿后方、小腿外侧,止于脚踝外侧,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间歇期没有疼痛。

这下可让老王慌了神,别人椎间盘突出都是一边坐骨神经痛,我咋还两边都痛呢?医院做了一个腰椎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腰椎退行性改变: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腰4/5、腰5/骶1椎间盘轻度变性伴突出”,门诊医生觉得老王的疼痛症状和椎间盘突出无关,建议口服止痛药物对症治疗。

▲椎间盘集体表示:我们只是突出一丢丢,这个坐骨神经痛的锅我们可不背!

老王可是能想到的治疗都试了,止痛药、针灸、推拿、理疗、中草药,可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仍然没有缓解。这段时间可折磨坏了老王,剧烈的疼痛经常将他从半夜里痛醒,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可更糟糕的是,1周之后老王先后又出现双侧大腿前方皮肤持续性麻痛、蚂蚁咬样疼痛,轻轻触碰皮肤都可以诱发剧烈疼痛。真可谓是“一痛未平,又添新痛”。老王觉得生活好像被拉上了厚厚的遮阳帘,一点光都透不进来。

老王听医院功能神经科蔡晓东主任与世界知名的麦吉尔大学、牛津大学合作,对难治性的神经痛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于是,老王来到功能神经科就诊,主治医师对老王双下肢的疼痛情况分析结果为:1、双侧坐骨神经痛:阵发性放射闪电样,持续数秒至数小时,间歇期无痛,夜间痛醒,右侧重于左侧。右侧NRS评6-8分;左侧NRS评3-5分;2、双侧大腿前方疼痛:持续性麻痛、蚂蚁咬样痛;触诱发痛明显,右侧重于左侧。右侧NRS评5-6分;左侧NRS评2-3分。入院查体:双侧大腿前方皮肤触诱发痛明显,双侧小腿内侧、足背内侧痛温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减退;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双侧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明显。右下肢肌力5-级,双侧膝跳反射、跟腱反射均消失。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存在,可见双侧胫前色素斑。入院考虑诊断:双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2型糖尿病。

▲NRS疼痛数字评分法

经过普瑞巴林、文拉法新等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后,老王的疼痛减轻约30%,但仍然会夜间痛醒,还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入院后一系列检查结果回报:空腹血糖8.64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1.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1%、尿糖4+;甲功五项、叶酸、维生素B12、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正常。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提示:双侧下肢动脉硬化并多发斑块形成;下肢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1、双下肢周围神经损害电生理表现,运动、感觉纤维均累及;2、右下肢轻度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累及腰2-腰5支配肌为主,考虑根性损害可能性大。随着检查的不断深入,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

蔡晓东主任团队给出了最后的答案: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定位:双侧腰2-5神经根;定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谜底解开了,原来让老王最近三个月生不如死的疼痛竟然是自己20多年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蔡晓东主任介绍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以疼痛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典型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除了双下肢神经痛是糖尿病导致,老王双下肢发冷、无汗、胫前色素斑、毳毛脱落等症状也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缺血表现。

▲老王双下肢已有很多胫前色素斑,如果双下肢缺血进一步发展,将会发生足部溃疡甚至坏疽(糖尿病足),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老王就纳闷了,我这20多年来血糖控制得很好啊,吃着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之前平时在家测空腹血糖都没有超过6mmol/L,怎么我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并发症呢?

专家解析

内分泌专家、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阎德文教授介绍到:经常患者口中所说的控制得“好”不是真的好,本例患者的血糖、尿糖指标均提示血糖控制差。糖尿病有一些并发症和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就会少;而另外一些并发症是跟血糖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比方说是大血管并发症等,除了血糖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即便血糖控制得好,并发症也会发生,所以从狭义上讲这些不应该算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阎德文主任经常告诫初诊患者:“我急的时候你不急,等你急时我却急不了”。糖尿病是伴随一生的疾病,当你只是血糖高的时候,可能因为没任何不适而不慌不忙,但医生看到的是你十年、二十年后血糖高带来的甚至威胁到你生命的风险,这时候医生很急,希望你尽早控制好血糖。血糖控制不好等到并发症真的出现了,人体器官已经受到损害,这时候你开始着急了,医生有时候却束手无策,所以糖尿病治疗一定要尽早,且持久的控制血糖达标以拥有更好的生命质量。

目前全球范围内预估有4.63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有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近一半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10%-15%甚至高达26%表现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疼痛给糖尿病患者带来长期生活负担,包括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社会功能,降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在今年5月29日,阎德文教授领衔发布《2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治疗管理专家共识》,旨在全面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医防融合、全程同质”管理糖尿病的能力,有效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与诊断,基层全科医生糖尿病管理能力培训,将进一步优化基层慢病管理服务水平。

患者提问

这种难治性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有没有办法治?

怎么治?

专家解读

蔡晓东主任团队给出了答案!

有方法!

用治疗神经痛的“法宝”—脊髓电刺激。

既止痛又改善下肢血供,一举两得!

脊髓电刺激术(俗称:镇痛起搏器、血管起搏器),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一根很细的电极放置于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极发送微弱电脉冲。一方面,电流刺激在脊髓水平关闭“疼痛闸门”,以一种可以忍受的酥麻感将外周的痛觉替代,阻断痛觉上传到大脑中枢,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另一方面,电流刺激支配缺血肢体的脊髓区域,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扩张缺血区域的小动脉和微动脉,促进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再生和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有效改善供血,促进组织愈合,避免或延迟截肢。

▲脊髓电刺激术示意图

有关脊髓电刺激作用机制尚没有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的理论为“闸门控制理论”。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罗纳德·梅尔扎克(RonaldMelzack)教授和美国帕特里克·沃尔(PatrickWall)教授在《科学》杂志上提出著名的疼痛闸门控制理论,为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梅尔扎克教授也被誉为“疼痛理论之父”;他在70年代推出“麦吉尔疼痛问卷”,目前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

▲“疼痛理论之父”RonaldMelzack教授(-)

在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支持下,医院功能神经科正是与梅尔扎克教授生前所在的麦吉尔大学合作,全国唯一参照中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世界现代神经科学中心之一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的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整合、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建立的新型亚专业临床科室。在年蔡晓东主任、张豆豆副主任医师在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研修三个月。

脊髓电刺激的手术方式通常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多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将穿刺电极送入硬膜外腔,通过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观察刺激覆盖的范围以及疼痛改善的程度,并根据测试的情况调整刺激的触点及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经过1周左右的试验治疗,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如果疼痛缓解超过50%,可二期手术植入性脉冲发生器(电池),达到长期镇痛效果。

5月12日护士节的那天,老王在局麻清醒下接受脊髓电刺激1期测试手术,他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得到了医护人员全方位的关怀,术中测试时电流产生的酥麻感能够完全覆盖双下肢疼痛区域。如预期的效果,老王在接下来6天的测试中双下肢疼痛完全消失,自己也感觉双下肢皮温升高,开始有出汗的感觉。在5月18日,蔡晓东主任团队将全世界最先进的可充电脉冲发生器(电池)植入到老王体内。手术之后,脊髓电刺激持续的镇痛效果让老王宛如新生,曾经令他绝望的疼痛消失了。老王说是高科技改变了他的生活,是蔡晓东主任、张豆豆医生这样高明的大夫带他重回了光明的道路。

▲1期手术:术中在DSA引导下穿刺以及安放电极

▲2期手术:术中植入脉冲发生器(可充电电池)

蔡晓东主任医师介绍到:脊髓电刺激主要应用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痛)的治疗,相对于常见的带状疱疹后疼痛以及神经损伤后疼痛而言,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性、免疫性病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很隐匿,也很容易误诊,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查体,以及全面的检查才能诊断清楚。就目前而言,老百姓对预防慢性疼痛意识不强,一般总想着在急性期忍忍算了,没有想到忍忍就变成了慢性顽固性疼痛。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摒弃这样错误的观点,疼痛不光要积极治疗,还需要更积极预防。

作为当今医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神经调控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神经调控手术具有可逆、可调、微创等优势,加之在疼痛治疗中分期手术策略,这都将为广大疼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实惠。此外,我们和全球知名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的疼痛专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会将北美、欧洲先进的疼痛诊疗理念和技术带回深圳,造福广大疼痛患者。

1、什么是神经调控?

世界神经调控学会将神经调控定义为: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药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2、神经调控的优势在哪里?

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神经损毁手术以及切除性手术,神经调控手术具有可逆、可调、微创等优势,为广大疼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3、目前在疼痛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神经调控技术有哪些?

①脊髓电刺激

脊髓电刺激主要用于各种顽固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周围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肢体缺血性疼痛、心绞痛等。目前全球每年有5万以上病例接受脊髓电刺激治疗,总有效率约80%。

②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吗啡泵)植入术

鞘内吗啡泵主要用于难治性顽固性癌痛和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治疗。自年第一代临床植入式镇痛泵问世,鞘内镇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全球超过20多万疼痛患者因植入式镇痛泵受益。鞘内吗啡泵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减少了口服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③周围神经刺激术

▲全国首例短时程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下颌神经痛

▲深圳首例国产骶神经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合并会阴痛

周围神经电刺激术就是将一根很纤细的电极植入周围神经支配区域的皮下,通过微电流刺激周围神经感觉神经元,发挥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受损神经自身的修复。主要包括三叉神经周围支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外伤性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颈源性头痛、慢性顽固性头痛、后枕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骶神经刺激治疗慢性会阴区疼痛等。

④运动皮层电刺激术

▲深圳市神经外科首例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运动皮层电刺激具有可逆、可调节等优点,目前主要用来治疗顽固性中枢性疼痛,包括脑卒中后疼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幻肢痛等,相对于各种破坏性止痛手术而言,具有一定优势。

⑤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主要通过对脑深部核团的慢性电刺激,用于治疗多种传统止痛方法无效的难治性疼痛,各种范围较大的顽固性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脑卒中后疼痛、幻肢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等。

医院功能神经科与世界排名第一的牛津大学附属JohnRadcliffe医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三方合作开展深圳市科创委国际合作项目,近期将开展国内首个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牛津大学TipuAziz教授

牛津大学功能神经外科主任TipuAziz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功能神经外科专家、神经调控专家,有着超过30年的疼痛外科以及运动障碍疾病治疗经验,对于各种难治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TipuAziz教授既是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合作方,也是市二院功能神经科疼痛专业组的国际顾问,蔡晓东主任团队与其保持着畅通的学术交流以及远程会诊渠道。对于一些疑难的难治性疼痛,蔡晓东主任团队可以让广大疼痛患者不出深圳,便能得到国际顶尖疼痛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对于能够在深圳二院协助开展难治性疼痛的外科手术治疗,TipuAziz教授也有浓厚的兴趣,表示有机会一定来深圳二院和蔡晓东主任团队一起开展顶尖的高难度的疼痛外科手术。

医院功能神经科简介

功能神经科是年为承担与国际一流的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合作的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多学科整合、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O2O(“互联网”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国际先进模式成立的,华南第一家主要收治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疼痛等功能性脑疾病、脊髓脊柱疾病及其他需要定向微创技术治疗的脑神经疾病的神经外科亚专业科室。是华南唯一的“国家神经调控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常务理事所在单位;科室将在五年内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深圳功能性脑疾病中心”,为广大病友提供一流医疗服务。

作为深圳市疼痛质控中心副主任所在单位,医院功能神经科可以开展以下的治疗,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脊髓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颈肩痛、腰腿痛;运动皮层电刺激(MCS)治疗丘脑痛等中枢性疼痛;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DREZ)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及幻肢痛等;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外周缺血性疼痛、糖尿病足、残肢痛等;鞘内吗啡泵治疗难治性癌痛;枕神经电刺激(PNS)治疗颈源性头痛;周围神经电刺激(PNS)、背根神经节电刺激术(DRGS)、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疼痛等。

疼痛专家团队简介

蔡晓东

功能神经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至今。-留学日本师从世界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主席大江千广教授。年留学加拿大MNI/H。在深圳,首先系统开展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工作,首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术)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首先开展精神外科工作。完成了全球首例DBS治疗“音乐家手”和核磁兼容DB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DBS手术数量和治疗病种为华南第一。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多学科整合的功能神经科。承担市第一批“三名工程”A类项目,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合作共建“MNI/H-深圳功能性脑疾病中心”。

荣获年、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医院协会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深圳医师分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深圳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治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

深圳市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豆豆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学习三个月。现任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认知学会会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秘书、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病学会会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专业从事功能神经外科工作。擅长领域: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采用脊髓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运动皮层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以及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吗啡泵)等先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全身慢性顽固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性疼痛、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脊髓或臂丛损伤后疼痛、幻/残肢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下肢缺血性疼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症、会阴痛、丛集性头痛等)。

联系我们

(您可发送咨询短信至以上手机号码,科室人员将尽快在统一时间电话联系您)

张豆豆副主任医师:周三下午、周六上午

蔡晓东主任医师:周三上午

门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zz/12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