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如何选择降压药

2021-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赵立新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人已经超过2个亿,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病的治疗仍然很不规范。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很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中报道:年我国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为48.4%,治疗率为38.5%,控制率为9.5%。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高血压病人没有重视自己的高血压,即没有选择服降压药治疗,也没有改善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因此,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一部分人选择了服用保健品或者其他方式治疗高血压,比如降压椅、降压仪器、喝降压茶等等;

3.一部分人虽然很重视自己的血压,由于对降压药物的了解不够,加上经济上的原因,选择了不常用的降压药;

4.还有一部分人对高血压认识错误,认为血压高的时侯就吃药,不高的时候就不用吃药。

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才使得我国的高血压病控制率很低。为了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首先我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常用的降压药物的种类以及适合的高血压人群。

一.常用的五类降压药:

1.钙拮抗剂(地平类):

分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两种药物均有降压作用。二氢吡啶类药物包括心痛定(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拉西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等,其中,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这些降压药是属于短效制剂,需要每天最少服用3次才能达到降压效果;硝苯地平缓释片、拉西地平、属于中长效制剂,需要每天服用1-2次;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是属于长效制剂,需要每天服用1次。其中尼莫地平可以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对缺血缺氧的脑细胞有保护作用,适用于伴有脑血栓的高血压病患者。

钙拮抗剂这类降压药的副作用主要为头痛、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长期服用这类降压药的人,有些会出现踝部水肿,齿龈增厚等等。非二氢吡啶类包括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等药。这类药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或解除冠脉痉挛。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心率减慢,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等。

不适合应用钙拮抗剂的患者:

=1*GB3①这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因此,对于转氨酶增高的肝功能不全患者,要慎用这类降压药。

=2*GB3②由于短效制剂的钙拮抗剂会引起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因此,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或者是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好避免应用此类降压药。

适合应用钙拮抗剂的患者包括:

=1*GB3①此类药不影响肾功能,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放心用此类降压药。

=2*GB3②没有上述情况的高血压病患者均可以应用此类降压药。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

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其中卡托普利是短效制剂,每天至少服用3次,依那普利、苯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都是长效制剂,每天服用1次就可以达到降压效果。此类降压药的副作用主要是咳嗽、血钾增高、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味觉异常、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对于原有肌酐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此类药后,一部分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适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包括:

=1*GB3①患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

=2*GB3②伴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首选此类降压药。

=3*GB3③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4*GB3④有微量蛋白尿的患者,此类降压药作为首选。

不适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

1)血清钾增高的患者。

2)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3)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此类药物。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包括替米沙坦、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均属于长效制剂,每天服用1次。副作用主要为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罕见)。

适合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包括:

=1*GB3①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

=2*GB3②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

=3*GB3③对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咳嗽的患者,适合服用此类降压药。

=4*GB3④并发心力衰竭或者有微量蛋白尿的高血压病患者。

不适合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

有明显肾功能不全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禁用此类降压药。

4.β受体阻滞剂:

包括倍他乐克(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心得安)等,目前,此类降压药主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等,一般不作为首选降压药。通常情况下多与钙拮抗剂联合应用降低血压。副作用主要有心率缓慢、房室传导阻滞、加重心力衰竭、支气管痉挛、肢端循环障碍、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等。

应用β受体阻滞剂要注意以下几点:

=1*GB3①对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或是高脂血症的患者,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咨询后再决定是否用此类降压药。

=2*GB3②合并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高血压病患者,慎用此类降压药。

=3*GB3③心力衰竭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此类降压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自己掌握不好剂量,医院的心内科就诊。

=4*GB3④肢体循环差的高血压病患者,如间歇性跛行、肢体动脉闭塞、雷诺氏病等患者,慎用此类降压药。

=5*GB3⑤长期应用突然停药可能会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因此,不要轻易的突然停药。

5.利尿剂:

包括氢氯噻嗪(双克)、速尿片、吲哒帕胺等;副作用主要为血钾降低,血尿酸增高、高血糖、高血脂等。

适合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包括:

=1*GB3①并发心力衰竭的高血压病患者。

=2*GB3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3*GB3③血压较高的高血压病患者。

不适合应用利尿剂的患者:

=1*GB3①痛风患者禁用。

=2*GB3②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3*GB3③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4*GB3④肾功不全的高血压病患者只能用速尿。

=5*GB3⑤低血钾的高血压病患者忌用。

另外还有一类不常用的降压药是:

α受体阻滞剂:包括特拉唑嗪、哌唑嗪等。一般不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于高血压病伴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患者,主要副作用是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应该睡前服用。由于有心率加快的副作用,增加心肌耗氧量,心力衰竭的患者慎用。

二.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1.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1)血压在/mmHg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

2)有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

3)有多种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患者;

4)应用一种降压药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病患者。

2.联合用药原则:

两种药物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

3.联合用药方案(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包括: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利尿剂;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利尿剂;

3)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平类)+利尿剂;

5)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平类)+β受体阻滞剂。

传统的复方制剂降压药:

①复方降压片(复方三嗪芦丁片):利血平、肼屈嗪、氢氯噻嗪、异丙嗪。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性溃疡、困倦。

②北京降压0号:利血平、氢氯噻嗪、氨苯蝶啶、肼屈嗪。主要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头痛、血钾异常。

③复方罗布麻: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胍乙啶、肼屈嗪、氢氯噻嗪。副作用主要为体位性低血压、血钾降低、头痛等。

④珍菊降压片:珍珠层粉、野菊花膏粉、芦丁、可乐定、氢氯噻嗪。副作用主要是口干、便秘、低血钾等。主要是它的效果差。

不常用的降压药:

1)利血平:外周神经节阻断药,副作用是嗜睡、精神抑郁、鼻充血、心动过缓、消化性溃疡出血等。

2)肼屈嗪:①多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心悸、心动过速、头痛、恶心、呕吐。②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低血压、面潮红、流泪、鼻塞。③罕见的不良反应有:免疫变态反应所致的皮疹、瘙痒、胸痛、淋巴腺肿大、周围神经炎、水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4)胍乙啶:外周神经节阻断药,主要副作用是直立性低血压。

5)可乐定:中枢性α2—受体兴奋剂,主要副作用是口干、便秘、皮肤过敏、头晕等。

6)甲基多巴:肝功能损害、免疫失调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qxpf.com/jbjc/13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